首个评介科普图书的书单品牌“新发现·科普书单”揭晓

Tips:如果使用中遇到了问题,请手动返回并刷新页面,也可以联系最右侧的客服微信。我们将在工作日内尽快回复。祝君好运!

新的一年,闪亮科学精神的书香大餐来了。近期,国内首个专门评介科普图书的书单品牌“新发现·科普书单”在上海揭晓,发布了第4期20种入选图书。

梳理这批科普新品,《来自未来的人:约翰·冯·诺依曼传》《詹纳传:疫苗的使者》《天文终极之问: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终将去到哪里》《北斗问苍穹》等上榜,涵盖科技、医学、人工智能、航天、海洋学等众多领域。书单包括“科学人文”子书单8种、“科学生活”子书单6种、“科学少年”子书单6种。上榜作品中,引进、原创各半。

以《协和专家大医说:医说就懂》为例,全书折射了如今读者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医学科普已成市场刚需的现象。“网络上养生知识难辨真假,却少有真正秉持科学精神创作的医学科普书籍。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普及了生活中常用的医学知识,对普通公众来说‘更有用’,兼具实用性。”中国科普作协秘书长陈玲观察到一个现象,本土科普读物近年来水平提高迅速,但在“讲故事”方面还有所欠缺,“科普书创作过程中,出版机构和图书策划人应更早介入到和科技工作者的交流沟通中,在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牵线搭桥,让科普读物更贴近大众。”

“当下,国内好的高级科普读物还较少,中国科学发展在很多领域领跑世界前沿,我们的本土科学家也应去创作这种好读好用的科普读物。”评审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表示,希望通过书单评审给予原创作者和本土科学家更多鼓励,一方面深耕通俗易懂、激发普通公众对科学兴趣的大众科普读物,另一方面也面向在某一科学领域有更深求知欲的专业读者,及时“解渴”。

书单中,《名画在左,科学在右2》是科学与艺术的“跨界”科普代表图书,围绕100余幅脍炙人口的世界名画,以科学视角进行解读,对名画中存在的科学元素、蕴含的科学道理和人生智慧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分析,探讨了名画背后的科学文明史。陈玲评价,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跨学科”写作,展现了作者深厚广博的文化视野,有望成为未来科普写作的新趋势。

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宝荣看来,好的科普书要能引起读者思考,引领世界潮流。上海市科普作协原副理事长江世亮期待,这份科普书单能成为读者新年一道精神大餐。

诞生在上海的这一品牌以引领读者关注科学阅读为宗旨,秉承“科学照进未来”的价值主张,致力于汇聚全国科普好书,定期推出具有评选公信力、社会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的全国性科普书单,成为国内科普好书阅读的风向标。一年来,周忠和、钱旭红、褚君浩、汤涛、马余刚等多位院士担任评委,向读者推荐3期60种图书。

书单邀请国内知名科普出版机构加入“科普出版联盟”,征集优秀科普图书,并由科学家、科普达人、出版人、阅读推广人等组成专业评审团,共同搭建专业、持续、高效的大众科普阅读平台,向社会提供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成为科普图书与读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据悉,“新发现·科普书单”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新闻出版局、市出版协会任指导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任学术指导单位,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等任支持单位,以公益性、引导性、分众性为导向,创新性地将书单分为面向白领及知识阶层的“科学人文”、面向普通社会公众的“科学生活”和面向青少年的“科学少年”三个子书单。

来源:文汇报 | 许旸

(0)

大家喜欢

客服
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