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感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启示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欢迎来到历史百家祠,走近历史人物,感悟百家人生。本期我们为你介绍的是一代名相——匡衡。

我们打小就知道匡衡这个人,因为一个妇孺皆知的成语,叫做凿壁偷光,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匡衡。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也就是现今的枣庄市峄城区人,西汉著名经学家,汉元帝时官至丞相。

我们从成语中可以知道,匡衡小时候,家里是非常穷苦的,连灯油都买不起,但这并没有阻挡匡衡学习的热情。其实,匡家不光是没有油灯,连书都没有一本,因为书籍在当时来说更是奢侈品,只有有钱的大户人家才能买得起。好在匡衡家有个亲戚叫文不识,这个名字看起来像是个没有文化的人,也许是后人故意挤兑他才这么叫的。文不识家里有很多书籍,匡衡就跟他谈,希望能成为他家的免费劳动力,条件是能够借阅他家的藏书,文不识同意了,匡衡就这样读上了书。有了书,但是白天又要干农活,一点看书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干完活晚上看。但晚上家里又没有油灯,黑漆漆的,没有光,一个字也看不见,少年匡衡对此十分苦恼。有一天晚上,就在匡衡躺在床上心烦意乱的时候,突然发现屋子里出现了一丝光亮。起来一看,原来墙上出现了一个裂缝,隔壁地主家的灯光透了进来。于是匡衡就有了一个主意,他找来工具将这个缝隙扩大,凿成一个洞,邻居家的灯光就通过那个小小的洞照过来,尽管非常微弱,但是也可以勉强照亮书上的字,匡衡就在那里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夜。邻居熄灯睡觉了,他就躺在床上回顾刚才读到的内容,反复回味。

就这样,靠着每天晚上从隔壁家偷来的光亮,匡衡读完了《诗经》,并且对诗经的理解非常深刻。当时民间这么评价他“即说诗,匡衡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思就是,匡衡解读的诗经可以使人精神愉悦。

尽管书越读越好,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根据汉朝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即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一连考了九次,才中了个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当时,汉朝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整个社会对读书人还是高看一眼的。因此,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已为当时的经学家们所推重,连当时的皇帝汉宣帝都听说了他的大名。后来,匡衡受到太子的师傅萧望之的推荐,得到太子的赏识。

汉元帝当上皇帝之后,开始提拔重用匡衡。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其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但当时,西汉已经是在走下坡路了,有几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还出现了在古代被认为是不祥之兆的日食现象,再加上各种社会问题,一时间社会思潮涌动。当时,天人合一思想很流行,很多百姓都在想:“这是不是意味着,大汉朝气数将尽?”当然,大家只是心里想想,谁也不敢乱说。皇帝担心这样下去,会动摇自己的统治,就向百官寻求建议,但没有几个人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匡衡乘机上书,通过自己对民间情况的了解,以及对诗经方面的透彻理解,引经据典地提出了一些惠国利民的策略,在当时推行之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匡衡的解读,也消除了皇帝对不祥之兆的担心,社会也稳定下来。

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汉元帝就任命匡衡当丞相,总理全国政务。匡衡任职期间,多次上疏陈述治国之道,并经常参与研究讨论国家大事,按照经典予以答对,言合法义,深得元帝信任。这样,匡衡可以算是因为读书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代表了,他的成功,为后世无数出身贫寒,又好学上进的有志青年,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汉元帝后期时,宦官石显为中书令,他结党营私,把持朝政,怂恿元帝加重赋役,剥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宠幸,没人敢触犯他。元帝死后,汉成帝即位,匡衡便上疏弹劾石显,列举其以前所犯罪恶,并纠举他的党羽,这是匡衡所做的最后一件铲除奸佞,为汉朝尽忠的事情。

如果这个故事到了这里结束,那么匡衡的人设依然立得住,“凿壁偷光”的励志典范依然完美无瑕。然而,后面的故事,却使得匡衡的形象不再是那么的“正面”了。

匡衡虽然贵为丞相,也是为人师表的经学大师,但私底下却也有一些污点。最让人诟病的一点是,汉元帝时,赐给匡衡封地三十一万亩,但由于地图的错误多划了4万多亩,匡衡的下属发现后,为了讨好上级,没有声张。匡衡对此也心知肚明,可一时贪心让他完全忘记了圣贤们的教诲,他佯装不知,并心安理得地将多余的地租收入囊中。

可惜此事最终还是被司隶校尉查了出来,并联合廷尉向汉成帝上书,弹劾匡衡盗取土地。成帝念其往日有功,没有对他处以重刑,只是将他免为庶人,让其回家终老,不几年匡衡便病死于家乡。

从当年那个除了一肚子学问一无所有的少年,到向享尽荣华富贵又孑然一身回到家乡的老叟,匡衡的一生因“偷光”而名留青史,但最后竟晚节不保、令人唏嘘。

匡衡被《汉书》列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传。我们说匡衡是一代名相,也并非他在丞相任上,做出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更多地是因为,匡衡身上那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质,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激励着无数有志青年发愤读书、不懈进取。

好了,今天的一代名相——匡衡,我们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欢迎搜索关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历史百家祠”。

(0)

大家喜欢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

    2022年3月15日
    0389
  • 激励努力上进的文言文名句 励志文言文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5…

    2022年3月15日
    01.2K
  • 买椟还珠文言文寓意及赏析 买椟还珠译文

    买椟还珠原文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

    2022年3月15日
    0159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赏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

    2022年3月15日
    0211
  • 完璧归赵原文及翻译赏析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文言文翻译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

    2022年3月15日
    0509
  • 投笔从戎翻译及赏析 投笔从戎文言文

    【成语】投笔从戎 【释义】戎:军旅。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2022年3月15日
    0945
  • 养竹记翻译及原文 养竹记文言文阅读译文

    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

    2022年3月15日
    0704
  • 五官争功文言文翻译 五官争功小古文

    五 官 争 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

    2022年3月15日
    02.1K
  • 赵襄主学御翻译赏析 赵襄主学御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襄主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③与子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⑥,术⑦未尽⑧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⑨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⑩于车,人心调⑪于马,而后可…

    2022年3月15日
    01.0K
  • 三人成虎寓意及道理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

    原文 庞葱与太子①质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

    2022年3月15日
    017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