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畏于匡颜渊后赏析 子畏于匡的故事解释

今天跟大家一同欣赏圣人语录《论语》中的四则孔子受难时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圣人的风采吧。

原文如下: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参考译文:

孔子师生被围困在卫国都城匡,他说到:“周文王已经不在了,天下的文道传承的重任不就落到了我的身上了吗?如果上天要灭绝天下的文道传承,那我就不能掌握它了。老天既然没有灭亡这种文化系统,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师生被围困在匡,颜回走失了。孔子说到:“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回答道:”老师您还在,我怎么敢死呢?“

孔子说:“上天把这样的德行赋予我,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师生在陈国被围困而断粮,跟随的人中有人生病了,已经不能起床正常活动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到:“君子也有穷的时候吗?“孔子答道:”君子即使贫穷也能坚守自己的大道,小人如果贫穷了就无所不为了。“

本文节选的四段分别选自《论语》的四个部分,因所讲故事雷同就放在一起赏析了。

第一段讲孔子被匡人给误会了,包围起来了。当然一时也解释不清楚,这时候情况也很险恶,匡人要报复,终于找到机会了,以为他是阳虎,甚至要把孔子杀掉来雪恨。夫子就讲了这段话,这个也是自己志向的表白,也是安慰自己的弟子们,让弟子们也不必恐惧,自有天命。他这是讲,如果天不丧斯文,上天没有把我这圣贤道脉给斩绝的话,我不会死的,匡人不会拿我怎么样。如果天真是丧斯文了,这个文就是讲圣贤的道脉、法脉,如果天要斩绝这个法脉,那也轮不到我孔子来学了,早就该灭了。这是何等的自信与担当,圣人之气概震古烁今。

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的故事,讲颜回针对此事的回应。颜回说自己的使命是传承老师的文道,此等重任还未完成,弟子又怎么敢死去呢。大家都知道,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也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此处颜回的回答既印证了颜回作为孔子继任者的责无旁贷的使命感,也反过来衬托出孔圣人的道心之坚定及对弟子何后世之人的深远影响。

第三段中的“桓魋”是司马桓魋,他是春秋时期宋国人。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到了宋国,跟弟子们在一大树下演练礼仪。司马桓魋,这时是宋国的大夫,很有威势,为人专权、霸道,而且内心狠毒。看到孔子,就想要杀孔子,就把那颗大树给弄倒了。弟子们都很不服气,要跟他作战,因为孔子的弟子们很多都是能文能武,尤其是子路,最为骁勇善战。但是孔子阻止了弟子们,不允许弟子们跟他起冲突?而是一行人很快就离开了。当然,孔子考虑到弟子们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就说了这一段话。孔子以更高的使命取代与用人以命相搏的鲁莽行为正是自己传承天道的使命感的体现,同时正因自己承载着如此重任,上天也就同时赋予了自己超脱众人的德行,这份自信与气魄也在感染者弟子。

最后一段的故事背景是孔老夫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国遇到麻烦了,在陈国断了粮食。当时楚国楚昭王想要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乐意前往。因为周游列国当中能有一个国家国君会赏识他,想要重用他,这是很难得、很可贵的机会,所以孔子就往楚国走。楚国是个大国,如果是用了孔子,那周边的小国很可能他们担心会受影响。所以周边有个陈国、有个蔡国,这两国大夫都在商量,说孔子是个圣贤,他对于诸侯各国的问题都看得很清楚。如果他在楚国被任用,那对陈国、对蔡国是一个很大的危机,所以不能够让孔子到楚国去。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念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孔子去帮助楚国一定就会危害到自己。其实孔子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孔子的思想、他的心愿是令天下大同,是让百姓安宁,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遭到危机、威胁。但是没办法,别人不理解他,害怕他,所以陈蔡两国的大夫派了兵,把孔子一行包围住,不让他走。结果包围住他,他们粮食吃完了,绝粮七日,七天都吃不上东西,跟外面又中断了联系,只能靠吃那些草根、野地里的东西来充饥,七天。到后来楚国派兵来救,才解了围。我们在《论语》中经常可以读到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话语,此处正是讲出了在困境时,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句话中“固”与“滥”正是二者之不同,“固”这里不是固然的意思,而是指固守大道的意思。关于坚定道心的理论,在《论语》和后来的儒家著作中是经常出现的,可以说是孔圣人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也是儒学者之毕生追求。

关于国学中的“经“,不知大家是否有兴趣,如果大家希望多赏析一些诸子百家的作品的话,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会多分享一些给大家,与君共勉。

(0)

大家喜欢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

    2022年3月15日
    0401
  • 激励努力上进的文言文名句 励志文言文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5…

    2022年3月15日
    01.2K
  • 买椟还珠文言文寓意及赏析 买椟还珠译文

    买椟还珠原文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

    2022年3月15日
    0166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赏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

    2022年3月15日
    0216
  • 完璧归赵原文及翻译赏析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文言文翻译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

    2022年3月15日
    0519
  • 投笔从戎翻译及赏析 投笔从戎文言文

    【成语】投笔从戎 【释义】戎:军旅。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2022年3月15日
    0966
  • 养竹记翻译及原文 养竹记文言文阅读译文

    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

    2022年3月15日
    0750
  • 五官争功文言文翻译 五官争功小古文

    五 官 争 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

    2022年3月15日
    02.3K
  • 赵襄主学御翻译赏析 赵襄主学御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襄主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③与子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⑥,术⑦未尽⑧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⑨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⑩于车,人心调⑪于马,而后可…

    2022年3月15日
    01.1K
  • 三人成虎寓意及道理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

    原文 庞葱与太子①质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

    2022年3月15日
    018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