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全文及翻译注释 三国志魏书翻译及原文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摘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解释:福气降临是有原由的。灾祸的降临,是逐渐发展来的。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摘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解释: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

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摘自《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解释:秉持着忠贞的志向,恪守谦虚退让的品格。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摘自《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解释:用兵的道理,先确定会取胜再出击,估计敌人的实力再商议将领人选,所以每次都不会失策。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摘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解释:臣一定尽到辅佐大臣的的职责,效法古人忠贞的节操,直至献出我的生命。

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

摘自《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解释:处于大的地位而无忧患的人常常松懈怠慢,处于小的地位而有忧患的人常常思慕善德。

三国志蜀书

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

摘自《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解释:要建立国家,就要先夺取兵权;要建设国家,就要崇尚道德教化。

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

摘自《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解释:只怕美好的名声树立不起来,不怕寿命短促。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摘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解释:广纳天下的人才和英雄,以正义之道驾驭他们,应该会无往不胜。

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

摘自《三国志·吴书·张严程阚薛传》

解释:求取贤才如饥似渴,接受臣下的劝谏总不感到满足。

安民之术,在於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

摘自《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解释:安民的办法,在于财富的积累;而积累财富,就是专务根本,节约用度。

致治在於任贤,兴国在於务农。

摘自《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解释:达到大治在于任用贤才,兴旺国家在于尽力发展农业。

民非谷不生。

摘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解释:百姓没有粮食就无法生存。

三国志吴书

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

摘自《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解释:忠臣往往提出难以执行的策略,说出听起来不舒服而实际上是忠直而有益的话。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摘自《三国志·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解释:民众安于故土,把迁移当作大事,不可仓促改变,顺遂他们心愿行事容易,违逆他们心愿的举动就困难。

兴国在於务农

摘自《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解释:兴旺国家在于尽力发展农业。

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摘自《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

解释:日月被称为很明亮,是因为它们没有什么不照耀;江海被称为博大,是因为它们没有什么不包容。

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

摘自《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

解释:爵位越高的人,他的担忧也越深刻;俸禄多的人,他的责任也越沉重。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摘自《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

解释:早晨开花的植物,到晚上就凋谢了;而松柏青葱翠绿,即使在寒冬也毫不减色。

缘木求鱼,煎水作冰

摘自《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解释:爬上树去找鱼,烧水造冰,比喻徒劳无功。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摘自《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解释:人的身体需要经常活动,但不应当过分劳累。

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

摘自《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解释:做出了非同寻常的事,才能建立非同寻常的功劳。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摘自《三国志·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解释: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忠烈之士不损毁节操以求活命。

和羹之美,在於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

摘自《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

解释:整盆汤具有鲜美的味道,是因为把不同的调味品调配在了一起;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在于彼此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摘自《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

解释:身子安定就是快乐,没有忧愁就是幸福。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

摘自《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

解释:大海因会和江流得以阔大,君子以博学多闻而得以宏大。

兵贵神速。

摘自《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解释:用兵贵在行动迅速。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摘自《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解释:不进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指不冒险进入危险境地,就不能取得必须的成果。

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摘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解释:想成就大事业必须以百姓和人才作为根本。

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

摘自《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

解释:自身的才能是用来做善事的,所以拥有大的才能,就做大的善事,拥有小的才能,就做小的善事。

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

摘自《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

解释:治理国家应当以人民为基础,而人民以衣食为根本。

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怒,非怀远弘规也。

摘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解释:严刑峻法,不是帝王建立大业的做法,只有惩罚而无宽恕,非是抚招远方人才归附的大计。

战捷之后,常苦轻敌

摘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解释:人们在打了胜仗之后,常常会产生轻敌思想。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摘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解释:有志行走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下自己的脚步。

一与一,勇者得前

摘自《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

解释:‘一对一’的局势, 勇武的一方就能获得胜利。

酒以成札,过则败德

摘自《三国志·吴书·潘浚陆凯传》

解释:酒是用来完成礼节的,饮酒过量就有损自身品德。

狱者,天下之性命也

摘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解释:司法之事,是有关天下百姓性命的大事。

成功於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於独断者,不耻於下问

摘自《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解释:能成就千秋功业的人,一定能以近察远;智谋比独断者高明的,一定是不耻下问,博采众长。

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

摘自《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解释:治病要在病情还不严重的时候及早治疗,消除祸患要在还不严重的时候赶快清除。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0)

大家喜欢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

    2022年3月15日
    0301
  • 激励努力上进的文言文名句 励志文言文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5…

    2022年3月15日
    01.0K
  • 买椟还珠文言文寓意及赏析 买椟还珠译文

    买椟还珠原文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

    2022年3月15日
    0124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赏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

    2022年3月15日
    0174
  • 完璧归赵原文及翻译赏析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文言文翻译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

    2022年3月15日
    0420
  • 投笔从戎翻译及赏析 投笔从戎文言文

    【成语】投笔从戎 【释义】戎:军旅。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2022年3月15日
    0632
  • 养竹记翻译及原文 养竹记文言文阅读译文

    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

    2022年3月15日
    0329
  • 五官争功文言文翻译 五官争功小古文

    五 官 争 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

    2022年3月15日
    01.5K
  • 赵襄主学御翻译赏析 赵襄主学御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襄主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③与子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⑥,术⑦未尽⑧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⑨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⑩于车,人心调⑪于马,而后可…

    2022年3月15日
    0896
  • 三人成虎寓意及道理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

    原文 庞葱与太子①质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

    2022年3月15日
    01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