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之与虢相恃而势翻译 假道伐虢文言文翻译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周边有两个小国家,它们分别是虞、虢。

虞国,也称北虞,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周康王时期,分封周太王次子仲雍的曾孙虞仲于虞,今山西平陆县北,从而建立虞国,虞仲为纪念这件事铸造了宜侯夨簋。

虢国,是中国周朝时期的诸侯国,前后有五个虢国,因位置不同,为加以分别,故加上东西南北相区别。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西虢国,到周厉王三年,西虢国讨伐淮夷。厉、宣之际,西虢东迁河南三门峡一带立国,史称“南虢国”,定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李家窑遗址,地处黄河南岸。

这两个国家知道自己实力不足,只能相互帮衬,以此抵挡强国的进攻。晋国是他们的敌人,晋国如果偷袭虞国,虢国将会出兵支援;晋国如果攻击虢国,虞国也必然出兵支援。

也因此,晋国国君晋献公正对此烦恼不已。

之后,大臣们知道晋献公的烦恼,急忙献上一计:欲攻取两个国家,必须先离间他们,让他们联合不起来。那么,如何才能离间这两个国家呢?晋国大臣建议:拉拢虞国使其疏远虢国。虞国国君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如果,晋国肯送一些稀世珍宝给他,那么,他必然会站在晋国这一边。

然而,大臣所指的稀世珍宝,就是晋献公心爱的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璧。此时,晋献公还有些不舍,他不愿意将宝马美玉赠送他人。大臣们急忙安慰:这稀世珍宝只是暂由虞国保管,等虞国灭亡后,稀世珍宝必然能够归还。于是,晋国将这宝贝送到了虞公手里,他果然爱不释手。

之后,晋国看到虞国已有青睐之意,于是,放开手对付虢国。他们故意在两国的边境制造事端,挑起战争。晋国想进攻虢国,需要经过虞国的边境,于是,他们向虞公借道。

虞公拿了晋国的好处,不好拒绝,只能乖乖的借道了给他们。

此时,虞国大臣宫之奇站了出来,他劝说虞公: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虢国失败了,晋国也不会放弃攻伐虞国的机会。虞公不以为然,反驳道:良禽择木而栖,我们国家难道不能去结交强援,放弃小小的虢国吗?大臣的劝诫没有效果,虞公还是一意孤行。

晋军借用了虞国的道路,出其不意地攻打了虢国,很快就将他们消灭了。之后,晋军抢夺了很多虢国的财富,回军的路上还将这些财富献给了虞公。虞公非常高兴,热情地犒劳晋军。这时,晋军将领里克声称自己身染疾病,不宜远行,请求在虞国休养。虞公同意了,但他看不出这晋军的阴谋。

里克在虞国休养,他的大军没有返回,还是逗留在虞国都城附近。没过多久,晋献公也来了。他亲率大军,前来拜会虞公。虞公对此举也没有任何怀疑,热情地接待晋献公。一次,晋献公约虞公出去打猎,将他引出了都城。很快,虞公就发现都城着火了。原来,晋军乘虞公出城之际,里应外合攻取了都城。

虞公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但可惜,为时已晚!很快,晋军攻下了虞国,拿回了晋献公的稀世珍宝。由此可见,“假道伐虢”,“假道”就是向虞国借路。在军事上,“假道伐虢”指利用一个国家作为跳板,去消灭另一个国家;等目的达成后,又转过来消灭原来帮助自己的国家。

其实,这就是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

并且,“假道伐虢”这一计谋还被收录在了《三十六计》中,成为教导世人的妙计。此妙计的理念就是:夹在大国中间的小国,往往受到武力威胁,而周边的大国往往会出兵援助,只是他们的目的并不单纯。

对待这样夹缝生存的小国,只是简单的恩惠还不足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大国一定要显示自己的担当,给予他们一定的军事保护。但有些大国会以“保护”之名,擅自派出军队进入对方国境内迅速控制他们,使他们彻底丧失自主权。等到小国失去警惕性时,大国军队再发动突然袭击,定能够轻易拿下小国。

历史上使用“假道伐虢”这一计谋的军事行动有很多,今天,再举一个秦惠王借道伐蜀的例子。

战国时期,秦惠王看上了蜀国的土地,想将其占为己有。可是,蜀地崎岖,秦国将领对那里并不熟悉,贸然前往必然遭受挫败。此时,秦国大臣张仪提出可以借助苴国的力量。

之后,张仪制作了五头石牛,石牛的尾部都是黄金镶嵌而成。接着,张仪让张若为使,出使苴国,将石牛献给苴侯。苴侯非常高兴,答应借道给秦国,帮助他们攻伐蜀国。此外,张若还将此事在苴蜀边境进行宣传,目的就是将这个消息传到蜀王耳朵里。

蜀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恼火,决心抢先攻伐苴国,将现在的苴侯赶下台。之后,蜀王让劳工开通了蜀国到苴国的道路,方便军队行进。蜀道开通后,苴侯着急了,他急忙向秦惠王请求支援。然而,此时的蜀王也派出大臣出使秦国,他们希望秦国不要干涉蜀国与苴国的战争。

但是,秦惠王收下了两国送来的礼品后却让张仪、张若带兵攻打蜀国。之后,苴国支持这个举动,主动借道给他们,最后,秦军涌入苴国、蜀国国境,将他们都打败了。由此可见,在这里,苴侯是受骗的对象,以为占了好处,其实,这却是灭国的前兆。

参考资料: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

(0)

大家喜欢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

    2022年3月15日
    0301
  • 激励努力上进的文言文名句 励志文言文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5…

    2022年3月15日
    01.0K
  • 买椟还珠文言文寓意及赏析 买椟还珠译文

    买椟还珠原文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

    2022年3月15日
    0124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赏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

    2022年3月15日
    0174
  • 完璧归赵原文及翻译赏析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文言文翻译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

    2022年3月15日
    0420
  • 投笔从戎翻译及赏析 投笔从戎文言文

    【成语】投笔从戎 【释义】戎:军旅。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2022年3月15日
    0633
  • 养竹记翻译及原文 养竹记文言文阅读译文

    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

    2022年3月15日
    0329
  • 五官争功文言文翻译 五官争功小古文

    五 官 争 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

    2022年3月15日
    01.5K
  • 赵襄主学御翻译赏析 赵襄主学御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襄主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③与子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⑥,术⑦未尽⑧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⑨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⑩于车,人心调⑪于马,而后可…

    2022年3月15日
    0896
  • 三人成虎寓意及道理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

    原文 庞葱与太子①质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

    2022年3月15日
    01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