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李清照翻译及赏析古诗文 渔家傲李清照翻译

Tips:如果使用中遇到了问题,请手动返回并刷新页面,也可以联系最右侧的客服微信。我们将在工作日内尽快回复。祝君好运!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素手执笔,写尘世风景,写落花无语,叹息着人生的美丽与哀愁。仅凭诗词,她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其所创的“易安体”,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

我们将从六大篇章来解读李清照的部分诗词,和您一起与这位远在宋朝的女子细细谈。

点击收听《素描清照》往期音频解读

第四篇章【一番风露晓妆新】

李清照的“咏花词”大多托花寓意、因花生情,不仅描述花的色彩与美丽,也透过花的外表揭示其内在美,以此来与自身所处的境况相互映衬。第四篇章第一篇,我们来聊聊李清照的《渔家傲》。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爱花,不会辜负每一场有缘的怒放,她喜欢借花木造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喜,与花互成美好。这一首《渔家傲》是一首咏梅词作,她将内心深处的情思与精髓融入其中,花与人合二为一。

上片写寒梅初放,首句“雪里已知春信至”,写出一个饱含希望的春,清寒与孤寂,一扫而空。一夜的风雪将瘦弱的花枝变得丰腴,似有一些富态之征。清雅艳丽的腊梅点点盛放,将雪白的世界尽情点缀。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因有梅的存在,亦是惹火,这也许就是漫长雪夜过后,大地送给人们的一份惊喜吧。这种别致的拟人手法的运用,也让人有物即是人的感觉。

“香脸半开”“玉人浴出”,这都是形容美人的词汇,梅花在李清照的眼中就是旖旎的美人,国色天香,倾国倾城。苏东坡曾咏梅“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同样是拟人,李清照的则更加细腻温柔,一看就是出自小女子之手。

词的下片写月下赏梅。“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两句写出了赏梅的时间,表达了对梅花和月色的喜爱之情。李清照认为大自然也是偏爱梅花的,让皎洁的月光来陪衬梅花。在月色的映照下,梅花更有一番神韵。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更是美不胜收。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 。值此花好月圆的良宵,精心准备“金樽”和“绿蚁”,来个一醉方休。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中,凡写记游赏花之作的,每每都要写酒醉、花美,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愉快的心情,倒也别致有趣。

诗中“绿蚁”指的是酒面的浮沫。《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读到此句时,常常会让人想起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知己相伴,围炉饮酒,是人生一大乐事。

结尾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 词人把寒梅的形神美和自己的心灵美、感情美融为一体,赞美了梅花高洁的品格。百花凋零的冬天,梅花迎着风雪傲然怒放,也在传递着春的消息,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而人们同样喜爱梅花高洁、坚强的品格,喜爱它不畏严寒,立志奋发的精神。

古来写梅者不计其数,宴几道写离情:“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周邦彦写羁旅之思:“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林和靖写梅之孤高超尘:“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李清照的《渔家傲》与以上咏梅词作相比,反倒多了几分清朗俊逸,读毕,非但没有一丝的清冷,反而让人甚觉欢快愉悦,耐人寻味。

(0)

大家喜欢

  •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意象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赏析

    李清照图片 众所周知,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著名的婉约派代表,她的词作典雅、俊秀隽永,笔墨细腻,常用比兴与白描的手法,意境清丽,韵律流畅,深受读者欢迎。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相残玉簟…

    2021年12月3日
    453
  • 读李清照的一生有感 李清照诗集读后感

    大家好!我是得然居士。今天我们来聊聊南宋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少有的才女我们都是从零散的史书记载以及影视题材上知晓的。男尊女卑的传统束缚,很多的历史女性,无论才能有多大…

    2021年11月25日
    341
  • 渔家傲李清照翻译简短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及翻译

    李清照喜欢竞争,而且自命不凡,自以为杰出。她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如果把她跟朱淑真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李清照真的是有学问,特别是从诗文里更能够看出来。李清照的诗其实写得很好,像我们前…

    2021年11月23日
    79
  • 声声慢李清照手法赏析 声声慢李清照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才女李清照的代表作,少年时代曾学过这一首词,但是并不能领会词中的含义。只记得当时老师说,“叠词”用得很好。 至于那些悲悲戚戚的东西,囿于个人的经历,并没有…

    2021年11月21日
    260
客服
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