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读音全文朗读 韩愈师说原文注音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道:指儒家之道,具体说就是篇末所提出的“六艺经传”之道; 2、受业:传授六艺经传之业;受:通“授”,传授; 3、解惑:解答六艺经传之疑难; 4、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fú)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zhǎng)无少(shào),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闻道:听到和得知道理,指懂得圣人之道; 2、师之:“师”作动词,向他学习或拜他为师; 3、师道:学习道理,“师”作动词; 4、夫庸知:还哪里计较;夫:发语词;庸:岂,何。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师道: 此为名词,指从师学道的传统; 2、圣人:指智力和道德高于一般人的人;出人:超出常人; 3、犹且:尚且,还; 4、下圣人:低于圣人; 5、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以…为耻; 6、是故:因此,所以; 7、益:更加、越发。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 2、惑矣:糊涂啊! 3、句读:即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时书无标点,儿童从师,首先是学会断句分逗; 4、或师焉,或不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从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不从师;不:通“否”; 5、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习其句读”),而遗忘了大的(指“感之不解”)。

巫医乐(yuè)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巫医:巫是古时祈神召鬼的人,同时也能为人治病;古时巫、医不分; 2、乐师:以歌唱奏乐为职业的人,古为乐官; 3、百工:各种工匠; 4、不耻相师:是说巫、医、乐师、百工有专门技艺的人,师傅弟子世世传授,继承发展,所以他们不以向别人学习为耻。

士大夫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

1、士大夫:士与大夫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阶层,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后泛指官僚或有名望的读书人;族:类; 2、曰师曰弟子云者: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 3、相若:差不多;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谀:谄媚。

呜呼!师道之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

1、复:恢复; 2、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齿:等列。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tán)(cháng)师襄(xiāng)、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常师:专门跟一个人学习;无常师,随时随地不断地向人们学习; 2、郯子 :春秋时小国郯国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少昊氏“以鸟名官”的问题; 3、苌弘:周敬王时的大夫,孔子至周,曾向他学问关于音乐的事; 4、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师,孔子曾跟他学琴; 5、老聃:即老子,孔子曾向他问礼; 6、“三人行”句:《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专攻:专长;攻:研究。

李氏子(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yí)之。

1、李蟠:唐德宗贞元19年进士; 2、六艺:指《易》、《诗》、《书》、《礼》、《乐》、《春秋》,也称六经;经传是指经书的本文和后人所作的“传”。如《春秋》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等; 3、不拘于时:不为当时耻于从师的风习所束缚; 4、嘉:赞许; 5、贻:赠送。

《师说》全文:

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fú)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zhǎng)无少(shào),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yuè)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xiāng)、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zhuàn)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yí)之。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通篇只是”吾师道也”一句。言触处皆师,无论长幼贵贱,惟人自择。因借时人不肯从师,历引童子、巫医、孔子喻之。总是欲李氏子能自得师,不必谓公慨然以师道自任,而作此以倡后学也。

(0)

大家喜欢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

    2022年3月15日
    0290
  • 激励努力上进的文言文名句 励志文言文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5…

    2022年3月15日
    0992
  • 买椟还珠文言文寓意及赏析 买椟还珠译文

    买椟还珠原文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

    2022年3月15日
    0118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赏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

    2022年3月15日
    0171
  • 完璧归赵原文及翻译赏析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文言文翻译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

    2022年3月15日
    0398
  • 投笔从戎翻译及赏析 投笔从戎文言文

    【成语】投笔从戎 【释义】戎:军旅。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2022年3月15日
    0548
  • 养竹记翻译及原文 养竹记文言文阅读译文

    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

    2022年3月15日
    0301
  • 五官争功文言文翻译 五官争功小古文

    五 官 争 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

    2022年3月15日
    01.4K
  • 赵襄主学御翻译赏析 赵襄主学御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襄主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③与子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⑥,术⑦未尽⑧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⑨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⑩于车,人心调⑪于马,而后可…

    2022年3月15日
    0863
  • 三人成虎寓意及道理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

    原文 庞葱与太子①质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

    2022年3月15日
    01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