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革命者》观后感800字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Tips:如果使用中遇到了问题,请手动返回并刷新页面,也可以联系最右侧的客服微信。我们将在工作日内尽快回复。祝君好运!

电影《革命者》观后感1

7月1日,电影《革命者》上映。片中以1927年4月26日为时间起点,呈现了李大钊上绞刑架前的最后38小时。

影片《革命者》围绕1912年至192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讲述了李大钊积极探索改变中国、拯救中国,拯救民族的热血历程,大钊先生热忱追寻正确革命道路的故事跨越时空触动今日的万千观众。

大钊先生是革命先驱,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毛泽东的老师,除此之外,她和妻子伉俪情深,他和陈独秀惺惺相惜。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为何能做出这样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是什么让他有这种改天换日的精神和气概?

据北大的学生透露,李大钊当年在北大图书馆上班的时候,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而他的饭盒里面只有一个窝窝头,一年到头一贯如此。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跟财务说每个月的工资不要交给李大钊,要交给他妻子赵纫兰,因为赵纫兰说,每个月家里连吃饭的钱都没有。

当时李大钊每个月工资有180元,换算到今天是非常高的收入,为何还会穿不上衣又揭不开锅?原来,李大钊一般在拿到工资的头一个礼拜就全部花完了,主要用于资助贫穷学生、印刷先进刊物以及负担一些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

李大钊和陈独秀 “南陈北李”的友谊比海还深:《新青年》杂志是两个人一起去做的,一南一北常年书信往来,陈独秀被捕几次,李大钊到处去求人营救他。“让我们铭记此刻,未来可期,中国可期!”李大钊和陈独秀平静地对话,拍拍桌子露出笑容。这是电影《革命者》中的一个片段。

1927年4月,李大钊在牢中写下《狱中自述》,传递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告白书中,他一点认罪的迹象都没有流露出来,照样谈笑风生,讲他的个人理想,讲他对这个社会的看法,让人感觉那是一种真正的勇敢。

伴随着童声合唱《国际歌》响起,电影《革命者》进入尾声,看到大钊先生走上绞刑架的一幕,让每个人的心也跟着痛。大钊先生的生命终结在1927年,但他的精神不死。

电影《革命者》观后感2

李大钊,这个名字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创始人之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今天我们陪着张好家读了一本《李大钊的故事》,给我们很深的教育启发,激励了我们树立奋发图强、立志报国的崇高目标。

为了寻找救国之路,他孤身前往日本留学,结识了章士钊、吴弱男等革命朋友,寻找救国之路,献出了他38岁的伟大生命。六年后,为了给李大钊烈士的葬墓,鲁迅、李田光等一百多个知名人士捐款在墓前立起墓碑,人民永远记着这就是革命史上的丰碑。

我们在这幸福的今天,不愁吃穿,但是我们中间能有多少像李大钊烈士那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奋发图强。不应该浪费光阴。在我们身边,爱国也许不需要像李大钊烈士那样奉献一生,但我们勤奋学习报效国家也是爱国行为呀。我们身边像这样的烈士很多,也有许多人不知道他(她)们的历史,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的烈士丰碑上。爱国有很多表现方式,我们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就是爱国。长大了,奉献我们的成绩,报效祖国也是爱国。也许你默默无闻,也许你没有么功绩让人纪念,但是从现在开始,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敬仰的爱国之士。故事里,李大钊烈士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与热诚待人的优秀品德深深地感触着我们,是我们宝贵的精神粮食,他自幼父母双亡,在爷爷的抚养下成长,然而他并没有放纵自己,依然刻苦学习。在他四岁的时候就会认字写字了,而且学习非常认真,只要读起书来,最喜欢和他玩的猫也养成了即刻远离他的习惯甚至有时连打架的麻雀坠落到窗前都没有发现。读到这里,我们教育张好家学习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最后是一种嗜好。俗话说,破万卷书,行千里路。只有书读的多了,且认真读了,方能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人生观与远大的人生抱负,才能为自己将来多彩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他大学时代“豪杰之士,肝胆照人”的高贵品质上。他待人热忱、不分贵贱,一年冬天他刚从报社领回一笔稿费以解夫人家用之急,不想路遇一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老人街中行乞,便不假思索的将所有稿费交给了老人,当时他只想到;老人再不吃点东西,很快就会死的。种种这些事,映射了他舍己为人,值得信赖的忠贞气节,为他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五四”运动,参加创立中国共产党等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伟人,但我们总会成为当代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吧,加油!

电影《革命者》观后感3

电影《革命者》围绕1912至192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展开,讲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先生,积极探索改变中国、拯救民族的热血历程,热忱追寻正确革命道路的故事,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之下,毛泽东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热血青年及各阶层群众前仆后继,积极投身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新中国的革命进程中的故事。影片中除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行者之外,有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原东北军总司令张作霖、少帅张学良、国民党蒋介石等人物,人物形象塑造各有个性,不同的人注定走不同的道路。

看电影,我看到的是中国早期革命家对革命事业道路的探索,看到了李大钊先生人格之魅力,人格之影响力,但更多的是看到他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民族现状的思考,为国为民的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渊博的知识,高素质的涵养,独立的思想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很多的改革或革命都是从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开始?首先,他们的知识积累比较丰富,具有独立的思想、精神和思考能力;其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总是密切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很大一部分本身是士大夫阶层,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走向非常敏感。无论是顾炎武还是康有为、梁启超,后来的陈独秀、李大钊或者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是善于观察社会,高度关注社会发展的人。

我又在想,什么是独立,真正的独立应该是什么样子?百度词条给出的解释是“独立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拼音是dú lì,独立是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从哲学概念来说,一个独立的人,指其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毫无疑问,李大钊先生绝对是独立的。但我觉得独立还应包括精神独立,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不随波逐流不依附于俗世的追求,也就是独立的追求。这是我理解的完整意义上的独立。

做一个独立的人,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独立追求,独立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见解的人。不媚于俗,不趋于众。

(0)

大家喜欢

客服
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