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读者汇·埃及站举行 埃及作家非常喜爱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

Tips:如果使用中遇到了问题,请手动返回并刷新页面,也可以联系最右侧的客服微信。我们将在工作日内尽快回复。祝君好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由埃及斯福萨法出版社和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青年读者汇·埃及站首场活动近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孔苏利亚文化中心举行,来自艾因·夏姆斯大学、赫勒万大学、本哈大学和塞得港大学的译者、中国文学研究者、埃及汉学家及热爱中国文学作品的埃及、伊拉克读者出席活动,与中国作家余华云端对话。

埃及斯福萨法出版社创始人兼社长穆罕默德·艾勒巴利在致辞中对青年读者汇项目给予高度认可。他认为,随着中阿关系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地,中国的思想、中国的文学、中国的图书备受关注,他相信中国文学在埃及和整个阿语地区的译介和传播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奖人、埃及汉学家哈赛宁·法赫米·侯赛因主持会议,他翻译有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小说集《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和中篇小说《往事与刑罚》等多部作品。哈赛宁表示,近年来埃及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活动取得显著发展,出版的多部中国文学作品译著,受到埃及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其中余华、莫言、苏童、刘震云等作家的作品最受青睐。

埃及青年女作家曼苏拉·伊兹丁表示,非常喜欢中国文学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她曾发表了多部与中国相关的小说和游记,其著作《上海之行:埃及和中国的距离》获伊本·白图泰游记文学奖。她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作家作品被翻译成阿拉伯语。

余华对埃及读者喜爱自己的作品表示感谢,针对迪娜·穆罕默德、尤斯拉·卡迈尔、迪娜·土哈米等多位埃及汉学家提出的“面对文化的差异性,译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立场”“作家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和推广”“现实生活的消极经历是否会影响作家的作品创作以及作家如何看待‘黑色幽默’”等问题,他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会不一样。一个翻译家在忠于原著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文化背景,还要对自己国家的读者群作出相应改变。

余华表示:“一个好的作家,有两个品质是很重要的,一个是幽默感,还有一个是同情心。只有有同情心的幽默,或者说有同情心的黑色幽默,才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

埃及青年翻译家穆罕默德·阿卜杜勒哈米德、米娜塔阿拉·萨利赫表达了对余华作品的喜爱。他们认为,“翻译是加强民心相通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没有翻译,每个民族就是孤立的,没有办法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文明。”

本次活动是“青年读者汇”系列活动在全球举办的第9场,迄今已聚集了马来西亚、韩国、英国、波兰、埃及的500余位青年读者参加,其中包括约30位海外青年以“阅读体验官”的身份深度参与其中。

(0)

大家喜欢

客服
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