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作者周励来上海作家书店谈写作

Tips:如果使用中遇到了问题,请手动返回并刷新页面,也可以联系最右侧的客服微信。我们将在工作日内尽快回复。祝君好运!

来源:澎湃新闻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文作家因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多元文化的滋养和碰撞,作品各具特色,丰富多姿,成为中国当代汉语言文学一道别样的风景。

11月8日,知名海外华文作家周励与知名媒体人、上海市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兼专职副主席汪澜来到作家书店,就周励的新作《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和三十年前的成名作《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展开对话,上海文学创作中心视频号与抖音号全程直播。本次对谈是今年上海文学创作中心“文学走进社区”之浦兴街道“作家开讲”系列活动的开场,也是华语文学网“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系列活动之一。

周励1950年代出生于上海南下干部家庭,1982年开始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1985年被纽约州立大学录取为比较文学研究生,后改读MBA,1987年经商。1992年,周励发表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纸风行,发行160万册,获“十月”文学奖,被评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继2006年《曼哈顿情商》面世后,2020年,她又出版了“曼哈顿三部曲”之三——《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

《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收录了周励28篇边走边写的文化历史散文。《燃烧的太平洋:贝里琉战役与尼米兹石碑》《樱花湖畔:从阿灵顿国家公墓到华盛顿国家档案馆》《穿越炼狱:冲绳岛启示录》……她实地考察跳岛战役遗址,透过二战的硝烟,追溯血染的战旗与人性的温热。她也环球探寻梵高、海明威、丘吉尔、伏尔泰等人的足迹,记录下那些发人深思的场景。她还奔赴南极北极和珠峰,追寻探险家们广袤的精神世界。

“这本《亲吻世界》写的是以死为戒、以死为敬,追寻历史和人性的光亮,这就是历史和人性的光亮。”周励透露,整本书从2020年2月开始写,那时她白天组织在纽约的海外华人作家为武汉捐款捐物,晚上就开始写作,“每天都是非常压抑。但是在黑暗的尽头有一束光亮,这个光亮就是文学,就是文学创作。”

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到《亲吻世界》,周励的每一本书都是为心灵写作,为人类的苦难写作。“这是我们海外华人作家的特点。因为没有人给你规定什么题材,大家都是为心灵写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她还想起探险家沙克尔顿的墓志铭——“我相信,人的一生,应该竭尽全力去获得生命最好的奖赏”:“对作家而言,写作就是为心灵竭尽全力的探索。”

汪澜想起在一次周励的作品分享会上,陈思和等人提到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海外华文创作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写作家“人在海外”的励志故事,第二个阶段重写故土,以一种超越历史和现实的特别视角进行反思。而周励近期的创作呈现出另一种趋势,就是从更宏阔的国际视野来看人与自然、与时空之间的冲突,所以得到了文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关注。这也代表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整体趋势。

在作协任职期间,汪澜主导创办了“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从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举办三届,旨在加强上海作家与海外华文作家的交流,促进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和发展。

2016年,周励与张翎、卢新华、叶周、薛海翔、施玮、王琰、陈瑞琳、戴小华、华纯10位海外华文作家参加了首届论坛。在之后的两届里,还有刘荒田、少君、江岚、王性初、曾晓文、王宇秀、陈永和、林湄、蓉子、张奥列、章平、陈河、陈谦、梅菁、黄宗之、陶然、虹影、李长声、朵拉、老木、穆紫荆等海外华文作家参与其中。

“因为疫情影响,2019年之后活动没有像过去那样继续举办,但我们一直在跟踪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汪澜说,让人欣喜的是,很多当年参加论坛的作家之后都发表了新作,而且有些作品相当有分量,有些作品超越了作家过去的创作,有些作家进入了创作的又一个活跃期、丰收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所以我们举办今天这样的活动,把它作为‘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的延续,也是论坛成果的回溯,与作家创作的展示。”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指导,浦兴社区文化中心、浦兴路街道社区学校、浦兴路街道图书馆、作家书店、华语文学网联合主办,上海文学创作中心、上海作家俱乐部有限公司支持。

(0)

大家喜欢

客服
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