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乡村振兴 陕西作家一直在行动

Tips:如果使用中遇到了问题,请手动返回并刷新页面,也可以联系最右侧的客服微信。我们将在工作日内尽快回复。祝君好运!

陕西作家擅长农村题材,从《创业史》开始,土地、乡村构成了陕西作家的创作主流。近年来,陕西人民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生动实践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陕西作家也敏锐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乡村变迁生活,农村和农民题材,依然是他们创作的焦点。

是乡村也是故乡,记录底层人民的生活画卷

近日,陕西省青年作家史鹏钊创作的长篇非虚构散文《大国小村》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保存了中国西北乡村民间文化记忆的文化读本,也是一部讲述城市化进程下中国乡村现实命运的社会学读本,作者以与农民父母的日常对话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中国西北一个即将消失的村庄和一个中国农民家庭60多年的风雨历程,从吃穿住行、婚丧嫁娶等最为日常和普遍的话题开始,凭借描绘黄土高原沟壑区一个叫史家河的村庄的地理经纬、历史记忆和现实境遇,与每个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变迁相对应,倾听了中国最后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的声音,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中国底层农民的生活画卷和鲜活的生命历程。史鹏钊写这本书的初衷很简单:“这本书,写于2015-2016年,当时我有了孩子,父母也来给我看孩子,我们每天就有了对话,他们讲自己的小时候,讲过去的苦日子,讲现在的好生活,我就每天跟他们聊着,写着。”陕籍评论家白描评价,《大国小村》是一部生动的农村社会变迁史,也是一部农民生存的真实奋斗史。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朴素表达,展开中国乡村的历史叙事。作家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的村庄已经被水库淹没,村庄已经消失。农村六十年的变化,乡土和变迁,需要一本书来带我们重新认识城乡二元背景下社会学层面的意义,重新找寻发展和未来的价值。”

同样的,20日晚刚刚在北京领受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陕西作家陈仓的获奖作品《月光不是光》也是一本为故乡而歌,为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而歌的作品,收录的作品描述了改革开放至今城乡变迁给身在其中的主人公们带来的各种情结,是乡愁,是亲情,是对过往生活的依恋,是对当下瞬息万变生活的恐惧与适应,反映了农村的巨大变化给远离故乡、重返故乡的人们带来的心灵的震动。陈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月光不是光》中的父亲、哥哥、两个姐姐,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的一生都在和土地打交道,他们的肉体和灵魂像一尊尊佛像,是用泥巴捏出来的。比如我的父亲,即使处于昏迷状态,依然伸出手,在地上拔一拔,在空中抓一抓,做出拔草、摘扁豆、破柴火的动作。一个在病床上种地的人,一个在生命最后一刻仍然念念不忘种地的人,他一辈子种下去的,已经不再是庄稼,而应该是他自己。他把自己和庄稼一起种进了大地,种进了时间的长河中。”

报告文学抑或长篇小说,他们要真正记录脱贫攻坚的故事

乡愁是陕西作家的主题,有乡愁,有迷茫,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希冀。而另一些陕西作家,则聚焦脱贫攻坚,用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下陕西乡村振兴进程。

早在2020年,省作协副主席吴克敬就以陕西黄陵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最美奋斗者”柯小海和乡党们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创作了报告文学《小海的梦想》,记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奋斗者陕西黄陵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柯小海,带领山村百姓“依靠集体、发展集体经济”脱贫的事迹。而在2021年,我省青年作家邢小俊的《国家战略》一书以翔实的文字和数据资料,系统完整地记录了延安脱贫的经验和成果,提炼出延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真实秘密是: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扶贫”,以苹果为主的“产业扶贫”,以及其他“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健康扶贫”等等多个国家战略,一个共同战场,互相铺垫,互为因果,才实现了“多赢”的结果。邢小俊告诉记者,这也是书名定为《国家战略》的原因。

传统文学作家关注乡村振兴题材,陕西网络作家也不甘落后。陕西省网络作协主席风圣大鹏的第一部现实题材小说《山人行》就聚焦山村扶贫题材,从当代大学生投身基层、投身教育出发,反映了当代青年和年轻党员的社会担当与责任感,凸显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一时代主旨。这本书也是他与30多名陕西网络作家,赴蓝田县最美乡村建设示范点圪塔村、董岭村进行采访调研,走进脱贫攻坚一线,面对面地聆听基层工作人员讲述脱贫攻坚故事的直接成果。而风圣大鹏正在创作的新作《卧牛沟》依然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题材,“相较于《山人行》,新作品应该更加成熟和有阅读的魅力,而且这一次的创作,我不光是走访了西安周边的村子,以及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去四川拜访了一位当过驻村第一书记的亲人,亲身感受了一下山乡巨变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为我们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和努力。”

陕西另一位网络作家乱世狂刀(本名李国瑞)和风圣大鹏不谋而合,其新作关注的也是支教题材,以大学生支教教师耿浩的视角,讲述其在西部偏远地区桃平莫村支教的经历,生动展现了支教大学生对乡村教育从陌生到融入、从迷茫到坚定守护,最终决定留在山村小学,陪伴并见证孩子们成长的心路历程。同时,通过耿浩的眼睛,见证了偏远山村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引领下,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他告诉记者:“《山花烂漫时》的创作也并非偶然,不少大学生因为毕业工作分隔两地而结束了大学时期恋情,而这个时候又正是对未来人生最迷茫的时候,能选择走上这条路,很让人敬佩,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支教在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3年起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有众多优秀毕业生扎根农村,为改善当地教育环境而坚持努力,创作这本书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平凡而又可爱的支教工作者们。乡村振兴,正是通过无数这样的人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的。”李国瑞希望大家看完这本书后,能多关注这类题材的作品,多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和支教工作者们。

来源:西安新闻网 |  张静

(0)

大家喜欢

客服
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