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草的古诗名句 春草的诗句有哪些

Tips:如果使用中遇到了问题,请手动返回并刷新页面,也可以联系最右侧的客服微信。我们将在工作日内尽快回复。祝君好运!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象在中国诗词中蕴含了文人志士们的心态、人生理想和审美追求等。春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生活中最普遍、生命顽强的存在物,自然成为文人心中的意象典型。

什么是春天?春天其实是人心中朦胧的一种憧憬,是对生命所有的寄予和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中,时间刚刚开始,人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看它开花,看它抽穗,看它结果。这个生长与成熟的过程,人还可以企望。人对春天的憧憬总是来得格外细腻。中国人的诗情,总是在早春时节活泼泼醒来,从心头到笔端,舒展开一些美丽的发现。 大自然中,最能传递春天到来信息的是小草。春草是春天的使者,春天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春草意象在诗人笔下别具情趣。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小结一下,根据春草之特征引出哪些主要情感意象。草的最大特征是:逢春又荣,择野而生,处处可见,生命力强。进而在诗词中草之意象一般有:1、生机与美好。春来草华,可用春草代指美好春天的到来又可体现春天的生机活力,特别是草满原野时满眼草绿,阵阵芳草青香,让人易感生机与美丽。2、离别相思。春到,已枯之草再荣,犹如一去一回,可对应人之离别与归来。(1)送别时用春草又荣之意寄望友人归来适合不过了。(2)在外游子,见枯草逢春又荣,自己却迟迟未归,感叹一年光景又过却仍未能归家,伤感。(3)在家之亲故,每见春草又绿,在外之亲友却未能回归,自然勾起一番相思。这点和柳的别离相思是相通的,不过柳是借与留字的同音达意,而春草是借草之枯荣来表达这个意思。3、时光易逝、时代更替。草之一岁一枯荣,意味着时光消逝,一年又过,对功业未达之人而言,对于游子在外之人而言都特别容易让他们感叹时光易逝,时不待我。对于盛世将去、朝代末期的文人志士而言又会引起他们感叹历史更替可悲可叹。将这点和夕阳表达这个意象也是相通的。4、淡适自得。草离喧闹而生,不要地之富饶,喻人感受世态炎凉后精神回归自然,向往远离功名的隐居,淡适自得。

这里顺便说一下伤春与悲秋。伤春的有三大景象,一是春花二是柳絮三是春草。用春花与柳絮表伤春是因为花之美好太过短暂,见美丽的春花落去与晚春才发春的柳絮飞舞均是感叹美好将逝的伤感,感叹美好太过短暂。而春草大约也有这个意思,但草至夏仍盛,用春草伤春主要还是因生机又回的时节变换带来的感叹时光飞逝来达成的。说到感叹时节变换带来的伤春,就必须说同样是感叹时节变换而成的悲秋。但悲秋的感情强度比伤春要更强烈一些。因为春终究是由寒转暖,而秋却是由暖转寒,寒意中自然更添悲凉。特别是在外游子离家如同落叶离树成无根之叶一般,游子逢秋见落叶自然伤感无限,和秋之寒凉叠,更显悲凉,让人动容。

一、离别之情。

1、春草意象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隐士》。

《楚辞·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这篇作品始见于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后世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汉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刘安所作。因为刘安常到长安朝见汉帝,但朝中情况异常险恶,作为他的宾客的淮南小山担心刘安遇害,希望他不要在长安久留,早日归来。宾客们远望刘安离去和将要归来的道路,在明媚的春光里,他迟迟不归,只能望见满目萋萋的春草。思念之情非常急切,从“春草生”到秋天的“蟪蛄鸣”,时光流逝,感情愈烈。诗人把情思融进物象,萋萋的春草凝聚着无限思念。

  春草既是报春的使者,更是诗人寄托离情别绪的载体。而美好的春色又总能逗引起怀念故人盼望团聚的思想感情,最能表达离愁无穷无尽的情思。

  自从“春草”在《楚辞·招隐士》中出现以后,春草就和抒发离别相思之情结下了不解之缘,描写别离的诗人对春草这一意象十分钟情,使它成为诗词创作中一个固定的意象,而“王孙”也成为诗人笔下游子的代称。

  春草意象经常在后世的作品中出现。李商隐曾把这个现象概括为:“见芳草则怨王孙之不归。”(《献河东公启》)绿遍天涯的萋萋芳草将人们的情思引向远方,碧草连天,寄托着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也寄托了送别亲友时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以春草为意象抒发离别情结的诗句不胜枚举,是春草最主要的意象。如南朝诗人江淹的《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悲哉行》“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2、李白这样乐观飞扬的诗仙,在灞陵边送别的时候也会言春草。

《灞陵送别行》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冬去春来,莺飞草长。春满人间的时候,春风染绿了萋萋春草。西安往东南三十里的地方有一条灞水,汉文帝陵就在这个地方,所以叫做灞陵。唐朝时的送别,人们出长安东门,都在这里分手。“上有无花之古木,下有伤心之春草”,抬头远观,花还没开上古木枝头,但地上的草已经缭乱,李白说这叫“伤心之春草”。

3、再看唐代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的独特之处在于从时间上将来年的春草表现出来,在当前想到未来,在送别当日就流露出归期难定、离思方深的感情。题为“送别”却又无具体送别情节,以春草为反衬,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似浅实深,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广为传颂。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篇写草,用丰满的形象对春草原型进行了全面的演绎和阐释,极写了春草“一岁一枯荣”的亘古不变,“春风吹又生”的生命顽强和“远芳侵古道”的辽阔雄浑,最后又归结到送别这一主题上。它是春草的颂歌,是春草的绝唱。

  这是一首以描写春草为背景的送别诗,语词工整优美,情真意挚。大地回春,春草萋萋,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是多么富于诗情画意,又是多么容易令人即目兴感、触景伤怀啊!“萋萋满别情”,在作者看来,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离愁别恨,这正是诗中歌颂春草的最终意蕴。

  诗人送别的是一个远行的友人。当送别友人来到茫茫古原的时候,但见一片春草萋萋,遍野碧绿,正好触动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眼前景、离别情融为一体,写出了这首送别的诗篇。古原春草的形象涌现在作者眼前,留给他的是一些意味深长的思索。亘古不变的年年春草在古原上营造出怎样的美的境界?春草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原型,唤起了诗人苍茫天地的空间意识和辽远深厚的历史意识,激起了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友情珍贵的人生喟叹,又一次触动着作者心灵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辽阔古原上茫茫春草所构成的雄浑古朴的审美境界,使诗人站在古原上就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思古幽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出现以来无数诗人歌咏过的形象又涌现在他的眼前,离别的深情涌上了他的心头。古原春草成为饱经沧桑的历史见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自古以来,这里上演过多少次送别的场面,多少次悲欢离合的情感抒发。而今诗人又一次来到这里送别友人。“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当友人渐行渐远,消失在野草丛中时,这满眼绿色的春草饱含、寄托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首诗做到了高度的情景交融,将离别的深情熔铸在对春草的描写之中,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春草意象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5、林逋的《点绛唇》影响很大。

《点绛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 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春草这一意象凝聚了词人浓厚的情思,是表现离别情结的依附体。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前兩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是全词之主旨。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 词中“萋萋无数”即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萋萋”遂成“春草”的代名词,故吴曾称之为“春草词”。故人远去了,唯有满地春草,恰似无尽的别恨离愁,遮断了那纵横阡陌。所谓“物色尽而情有馀”,词人之情尽在萋萋青草之中。

二、相思之情。

  在春草意象中,由表现别情,泛化为表现怀人、思乡。春草将中国传统的“回归”精神与诗人们对家人的思念、对家园的怀念联结起来,丰富了这一欣赏的象征意义。

6、李白的《春思》,写思妇望草思念远在外地的丈夫。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从空间上表现异地的春草,描写春天的思妇看到秦地的绿桑,遥想远在燕地的丈夫也看到碧丝一般的春草,也一定萌发了盼归的感情。对《楚辞·招隐士》诗句的化用巧妙、自然。

7、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的望草思乡。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慷慨,后四句描绘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芳草萋萋”极力烘染出诗人的愁绪,引出日暮思归、乡关何处的乡愁。

8、南唐后主李煜写的《清平乐》,短词小字,咏出无限长情,故国故人,都在其中。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 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个场景如果是内心欢愉的人,不失为闲情雅趣。人走在春景之中,梅花似雪,扑簌簌地落在人身上,刚把它扑打掉,一下又落满了。但是在李后主看来,断肠人眼中的春天都是断肠风景,这些花不惹人喜,而惹人烦,一落到身上他就要掸掉,掸掉后立刻又落满了。“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雁来空空,不衔音信,故国迢迢,归梦难成。满眼唯有春草远远近近,愁绪如织。“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人走多远,草就有多远,愁有多悠长,草就有多绵密…… 春天的“恨”都是渐渐滋长出来的,它不强烈,不汹涌,但是它缠绕在身上,牵绊在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9、以“吹皱一池春水”闻名的五代词人冯延巳的《南乡子》春草中的相思。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词中借春草写少妇孤独时相之情。她终日妆楼独处,被浓烟细雨所包围,心情压抑。可是到了梦境里,她却无拘无束,自由驰骋。然而梦醒之后,痛苦又缠绕着她的灵魂。读完全词,回顾首句,便知词人笔下所写的离恨确是像芳草一样,一天一天在增长,草长一分,恨长一寸,而那丝丝细雨,既是在浇灌芳草,也是在浇愁浇恨。首句“细雨湿流光”,妙造自然。“细雨”,描其丝丝之形;“流光”,绘其闪动之状。两者以“湿”来穿针引线,构成了一幅风景画。你看,丝丝细雨,落在芳草地上,微风吹过,草上闪动阵阵白光,好似在流动一般。说它景色如画,但图画不能显其动;说它声韵似乐,但音乐难以摹其形。物象与情韵竟结合得如此之妙,令人叹赏不已!怪不得宋人周文璞对此句评道:“《花间集》只有五字绝佳:”细雨湿流光’,景意俱微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说此五字“能摄春草之魂”了。

10、梅尧臣的《苏幕遮》亦是咏春草词中的名篇,

《苏幕遮》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垂地春袍, 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 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以上,作者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臣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转而抒写宦游少年春尽思归的情怀。过片二句化用李白《菩萨蛮》词末二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之意。接下来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消逝。结拍两句渲染了残春的迟暮景象。“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词中“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乃是咏草名句。春草由“嫩”变“老”,表达了伤春嗟老的心情,草的形与色以及赋予草的神与情,可见其摄魂之妙。

11、欧阳修的《少年游》是和梅尧臣《苏幕遮》之作,也是咏草词名篇。

《少年游》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此词借咏春草而赋别,抒写离别相思之情。 但在表现手法上重在揭示人的感情涟漪,既见“情真”,又见“思深”。思妇独自凭栏远眺,春草绵延无垠,“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表现了对远行恋人的魂牵梦萦。全词无一字言草,然而处处与草关联,堪称咏草写人的佳作。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 ,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涵泳的意境取胜。

  词从凭栏写入。主人公当春独立,表示凭遍了十二栏干。说明词中人物凭眺之久长 、心情之焦切 。这一句不只点出了时 、地、人,还写了人物的处境、动作和情态。接下来写凭栏所见,以“晴碧”着色,正面咏草。“远连云”,是说芳草延伸,至目尽处与天相接。“千里万里”承“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加以渲染 ,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二月三月”,从“草长”的时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行色苦愁人”句将人、景绾合,结出不胜离别之苦的词旨 ,并开启了下片的抒情 。“行色”总括“ 晴碧”三句,即指芳草连天之景这一远行的象征。这种景象在伤离的愁人眼中看出,倍赠苦痛,因为引起了对远人的思念。

  下片先用典来咏物抒情。“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序更迭、阳春初临而发,故曰“吟魄”。“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 ,意别魂之飞扬 ”,所以欧词中出现“江淹浦”与“离魂”字面。接着“那堪”一句用景色的变换,将此种不堪离愁之苦的感情再翻进一层。“疏雨滴黄昏”,则是黄昏时分的雨中之景 。结拍“ 更特地忆王孙”,“更”与“那堪 ”呼应,由景入情,文意连贯而下。“忆王孙 ”本自“ 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至此,确知词之主人公是思妇无疑。 她于当春之际,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她总是别情依依,离梦缠绕。

  此词境界辽远阔大,语言质朴清新,与一般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婉约词已有所区别。

三、历史兴亡的时空感叹。

  中国古代的文人很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历史兴亡感。宋代由于时代的变迁,统治者的软弱,国家日益衰落,文人们没有了前代的宏伟霸气,改为婉转柔和的词曲创作。草之一岁一枯荣很自然勾起诗人感怀历史兴亡、朝代更替、怀古伤今的情感。这样的春草意象在南宋词中表现尤为突出。同样晚唐的诗歌,止不住对历史繁华时时回望。

12《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词中的春草青青,构成了词人怀古咏今的一道苍凉冷涩的背景,勾起万千感慨,令词人潸然泪下。

四、受挫后情感回归自然。

借草的美好特征,如芳绿遍野显生机,择野而生不世情,自我劝勉精神回归自然,面对失去,远离名利,回归家园,或离世隐居,淡适自得。

13、流动在苏东坡笔端的《蝶恋花.春景》,芳草无处不在,是对花尽伤春悲情的有力排遣。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早春喷薄出的杏花,如今花瓣凋零,花蕊里面包裹着的小果子渐渐长大,青杏虽小,但春已渐渐老去。“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一个“飞”,一个“绕”,眼前一切风景都在流动,亦幻亦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诗人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其实还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词人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14、宋代诗人刘敞的《春草》借咏草之生命力强,表达了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春草》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刘敞这首七绝运用比兴手法,借咏春草,寄寓他对一种人生品格的赞颂。在白居易的咏草绝唱之后,刘敞从春草中发现了足以陶冶与启迪人心的新鲜诗意,并能营造出独特的意象,把新鲜的诗意含蓄地表达出来,堪称宋诗中咏春草的佳篇。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抽荣”指抽芽。“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诗的前两句描写春草在乡野上旺盛生长的景象,无边无际、无名无誉的春草,在溪水边、在原野上发芽、生根、绵延生长,闲适自在、任意为家,它们不重花名,不以萱、兰等骄世同类自骄,努力保持自尊自信的品格和精神。它们看似平凡,却洋溢着生命本原的葱绿。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这些天涯海角处处家的春草,一进入“城门”的“车马繁华地”竟不再生长了!是何原因?“似嫌车马繁华地”!好一个“嫌”字,既交待了“不生”城门之内的原因——厌恶城门内那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繁华与喧嚣,所以才绝决地拒绝在城内生存,更突显了春草的品格。知人论诗,品诗至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诗人的作为品性。他借咏春草,表达自己厌恶官场,鄙弃世俗,乐于归隐,誓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南宋诗评家蔡正孙在《诗林广记》中说:“原父此诗,是将罗邺《赏春》诗意翻一转,真有唐人意度”。

15、唐代诗人罗邺的《赏春》,明说春风,实写春草,又转叹世态炎凉的。

《赏春》

芳草和烟暖更青,闭门要路一时生。

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

  诗中说芳草不拘穷家僻巷的门庭冷落和皇苑贵府的要道显赫,一概“和烟暖更青”;明说“春风不世情”,实则赞扬芳草的“不世情”,顺便也旁敲侧击了“人间事”的势利。与杜牧说“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一样抑人扬物,正慨叹人事之不然也。

16、晚唐诗人杜牧的《送隐者一绝》与罗诗主旨相似。

《送隐者一绝》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首两句从隐者的居所和处境着笔,称扬隐者的德行。“无媒”语出《韩诗外传》:“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原意是女子因无人为媒难以出嫁,这里指士子因无人推荐、引见而无法用于世。正因为无引者问津,隐者门可罗雀,屋前小路长满了荒草,一片萧索冷落。透过萧萧荒草,一个安于索居的隐者形象呼之欲出。“云林”,高入云中的山林,这里指隐者隐之处。市朝,指交易买卖场所和官府治事所在。自古以来,隐者乐于洁身自好,有意避开这些争权夺利的尘嚣地,清心寡欲,恬淡自适。诗人对隐者的洁行高志,流溢出钦羡、称颂之情。

  末两句从白发落墨,生发健拔高昂的议论。隐者“无媒”,因而怀才不遇。社会的压抑使他产生忧愁,难以驱逐的忧愁又使他早生华发。他叹息英雄无用武之地,痛恨扼杀人才的社会势力,呼吁世间公道。诗人充分理解隐者的心境,他与隐者灵犀相通,命运与共,对人世、对社会有着相同的见解。他以为,世间只有白发最公道,即使是达官贵人的头上也照长不误,决不饶过。不受财富摆布,不向权贵拜倒,不阿谀,不恂私,一切都公平合理,这就是人间的公道。诗中“唯”字,包含言外之意:除了白发,人世间再没有公道可言。社会不公正,在诗人笔下得到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针砭。

17、明代诗人杨基的《春草》,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春草》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京写的,看到融融的春色,激起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沉思,又寓情于景,了无痕迹。

  “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首联从实处着笔。春天来了,到处是嫩绿的芳草,散发出阵阵幽香,极目远眺,“更行更远还生”。看到春草马上便引起了诗人的无尽情思:“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他愁的是什么呢?原来是六朝旧恨与南浦新愁,一句吊古,一句伤别,愁不同而缘由一也。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又回到眼前的春景,在迷离的草色中,春草和野花幻化成了旧时的歌扇和舞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当年的繁华到哪里去了?“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六朝旧梦已完全逝去,代之以一幅“渔舟唱晚”般的田园风光:十里平川,暮归的牛羊,悠闲的牧人,悠扬的笛声。六朝旧梦已完全隐去,代之而起的是一幅充满了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春草为题,借题发挥,写出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哲理性审视,以及他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朦胧追求,同时,又笔笔紧扣主题,几乎每一句都有春草的风情在摇曳,意境隽永,余韵不绝,不失为写景咏物诗中的珍品。

  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无数次重复的悲欢的残余,而且总体上始终循着同样的路径发展。从“原型意象”的角度加以分析、领会,人们还可以窥见它们之所以长久感人的深刻原因,从原型象征中发现人类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最深层的意义。因为,它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称验形式,是心理结构的基本模式,它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

(0)

大家喜欢

  • 侍坐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①。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②?”子路率尔而对曰③:“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

    2022年4月5日
    28.0K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

    2022年3月15日
    670
  • 激励努力上进的文言文名句 励志文言文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5…

    2022年3月15日
    1.8K
  • 买椟还珠文言文寓意及赏析 买椟还珠译文

    买椟还珠原文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

    2022年3月15日
    271
客服
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