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最好的100首分享 边塞诗大全100首推荐

Tips:如果使用中遇到了问题,请手动返回并刷新页面,也可以联系最右侧的客服微信。我们将在工作日内尽快回复。祝君好运!

此百篇边塞诗以五言到七言的编排顺序,非时间为序!

编辑:明国春

墨竹作品:姜子龙先生

1、哥舒歌 (唐)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2、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3、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4、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澧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5、古意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6、送人游塞 (唐) 齐己

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

秋风来汉地,客路入胡天。

雁聚河流浊,羊群碛草膻。

那堪陇头宿,乡梦逐潺湲。

7、塞上曲 (唐) 李白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8、寄王琳 (南北朝) 庾信

玉关道路远,

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

开君万里书。

9、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10、幽州夜饮 (唐) 张 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11、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唐)岑 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12、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宋) 岳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克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13、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 (宋) 岳飞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

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14、送人之军 (唐)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15、闻笛 唐(唐) 戎昱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

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16、闻笛 (唐)张巡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营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17、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唐)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8、塞下曲 (明) 谢榛

风起单于台,

胡笳秋正哀。

弯弓度沙碛,

不为射雕来。

19、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 庾信

阳关万里道,

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20、送魏大从军(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21、塞下曲(其六) (唐)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22-27塞下曲六首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28、从军行 (唐)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29-31前出塞九首选三 (唐) 杜甫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32-33后出塞五首·其二 (唐)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34、从军行 (唐)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35、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6、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7-38从军行二首 (唐)王昌龄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其二

大将军出战,

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

单于破胆还。

39、从军行 (宋) 张玉娘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

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40、白马篇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41、上汝州郡楼 (唐)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42、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3、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44、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45、军行 (唐)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46、北风行 (明) 刘基

城外萧萧北风起,

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

手持酒杯看雪飞。

47、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48、陇西行 (唐)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49、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50、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51、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2、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53、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54、北风行 (唐)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55、战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 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 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 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5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7、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58-64从军行七首 (唐)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65、塞上曲 (唐) 戴叔伦

汉家旗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66、从军行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67、独不见 (唐)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68、军城早秋 (唐)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69、塞下曲 (唐)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射天山。

70、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71、 从军行 (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72、征人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73、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唐)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

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

从风一夜满关山。

74、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唐)岑参

官军西出过楼兰,

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

葱山夜雪扑旌竿。

75、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唐)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 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 近来长共血争流。

76、从军北征 (唐)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向月明看。

77、书 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8、碛中作 (唐)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

平沙莽莽绝人烟。

79、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唐)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 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 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 恐惊憔悴入新年。

80、渡易水 (明) 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

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

可怜无处送荆卿!

81-84、少年行 (唐) 王维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

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

将军佩出明光宫。

85、南园 (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86、塞上曲 (宋)陆游

老矣犹思万里行,

翩然上马始身轻。

玉关去路心如铁,

把酒何妨听渭城。

87、题青泥市寺壁 (宋) 岳飞(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

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

不问登坛万户侯。

88、寄浮图慧海 (宋) 岳飞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

89、题翠岩寺 (宋) 岳飞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三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90、池州翠微亭 (宋) 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91、 壮志 (明)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边花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都是横戈马上行。

92、湖州歌(其六) (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93、上京即事 (金) 萨都刺

紫塞风高弓力强,

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

马上倒悬双白狼。

94、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95、经行塞上 (明) 李梦阳

天设居庸百二关,

祁连更隔万重山。

不知谁放呼延入,

昨日杨河大战还。

96、春阴 (宋)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97、客雁门 (清) 屈大均

一年作客傍滹沱,

听尽哀笳出塞歌。

白发不惊明镜满,

秋霜只怨雁门多。

98、从军行 (隋) 卢思道

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 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99、临终作 (宋) 何弘中

马革盛尸每恨迟,

西山饿死亦盒辞?

姓名不到中兴历,

自有皇天后土知。

100、塞下曲 (唐)戎昱

汉将归来虏塞空,

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

落日平原秋草中。

101、塞下曲四首选一 (唐)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

高考链接:

一、相关边塞诗的基础知识:

1、边塞诗概念:

边塞诗是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战争状况与男儿豪情壮志的诗歌。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作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赏析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

2、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风光: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长河、黄河、黄沙、长云、长城、雨雪、风沙、沙碛、瀚海、风霜、严寒、白草、枯蓬、烽烟、烽火、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诗人往往借助“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为诗歌铺设壮阔的背景。

黄沙、风雪等往往暗示战士们生活的艰苦。

大雁、秋月则常常和征人思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边塞诗中常见的器物:戈、矛、剑、箭、戟、斧、钺、刀、铩、金鼓、旌旗、烽火、长云、铁骑、羽书、角弓、胡马、征衣、铁衣、戍楼、戈矛等。

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羽书、金鼓、战车、(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

铁骑、旌旗饱含着军容整肃的自豪感。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幽、辽、陇、碛、 碛西 、安西、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古道、金河、受降城、黑山头。

碛: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如岑参《碛中作》,就是指诗人在万里沙漠中所勃发的诗情。

碛西:是唐朝对西域的称呼。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里的碛西就是指安西都护府。

轮台:轮台县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例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句,就是指诗人即使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龟兹:又指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中国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丘慈、邱兹、丘兹,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例如“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夜郎:是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之一,后来又神秘消失的蛮夷古国,原居地为今贵州西部、北部、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黑山头:古城名,该古城为辽代遗址,因在额尔古纳市黑山头而得名,蒙古汗国时期,额尔古纳河流域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撒尔封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萧笛、琵琶、胡笳、芦管、号角、战鼓。

5)、边塞诗中常见的乐曲:梅花落、关山月、雨雪曲、杨柳曲、出塞曲、入塞曲等。

《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后多用“关山月”描写抒发戍边生活,抒发离别哀思之情。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写戍边的将士在黄昏西楼上,因思念远方的妻子而吹起《关山月》,相思而不得相见的无奈令人潸然。

《折柳曲》“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与之相关的乐曲有三种,其中一种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也是指乐曲《梅花落》,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6)、边塞诗中常见的民族:胡、羌、羯、夷等。

7)、边塞诗中常见的民族人物:单于、胡人、匈奴等。

8)、边塞诗中常见的英雄人物:卫青、霍去病、李广、班超、马援等。

卫青: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霍去病:西汉著名抗匈将领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李广:西汉名将。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就是指李广。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元95年,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班超久居在偏远异地,年老多病才请求被召回国。所以才会有辛弃疾诗言“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马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在把握这些意象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3、把握边塞诗的时代特征:

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

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从军北征》)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4、对边塞诗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分类:

1)、体现戍边将士的爱国激情。诗歌通过描写边塞紧张的局势、戍边将士艰辛的生活状态、战争的惨烈场景等,表现戍边将士强烈的爱国情感。

小集愿意戍守边关、建功立业,为国捐躯,豪情壮志的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 军 行》)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白《塞下曲》)

赏析: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诗歌描写了一个读书人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开头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诗人的爱国热情。用“照”渲染紧急的气氛,用“自”表现爱国思想。三、四句描写军队出师、到达边塞的情景。“绕”体现出军队包围敌人的境况,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气氛。五、六句写战斗情况,通过侧面烘托表现战争;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用象征军队的“旗”“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戍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表现边塞紧张的形势。有些边塞诗通过描写烽火、军书传递等表现边塞紧张的局势。小集描写艰苦激烈戍边生活的诗句: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 卢 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赏析:王维《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诗歌一、二句用“一走马”“一扬鞭”表现边塞传递军书的急切;用“十里”“五里”渲染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三、四句点明骑马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表现严重的形势。最后两句,交代气候对烽火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边塞的军事情况应该是先看到烽火再接到军书,但如今是接到军书也没有看到烽火,突出飞马传书的紧迫性。

3)、 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生活在边塞的将士在春去秋来、日暮夜凉、雨雪纷飞的时候会想到家乡、亲人。

小集对家乡亲人思念的诗句: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王昌龄)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赏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歌前三句叙事:第一句点明地点,寂寞的荒野、苍茫的场景,只有高楼百尺,更加显示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第二句写时间,正值深秋季节,凉气侵人,加之暮色苍茫,秋风劲吹,更易引发思乡之情;第三句,寂寥的环境中传来吹奏《关山月》曲子的笛声,引发出浓郁的乡愁。诗歌最后一句抒情,诗人从对方写起,“无那”,无奈的意思,写出远在万里之外的妻子十分忧愁,在静夜中思念着边关的丈夫,这样写更能体现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 表现战争带来的灾难。战争的消耗有两个方面,一是生命,这是广大百姓的生命;一是粮草,这是广大百姓的贡献。诗歌通过描写战争,表现长期的边塞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赏析:陈陶《陇西行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歌一、二句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战争场面,边塞将士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是五千将士牺牲;诗人用“誓扫”“不顾”表现边塞将士的忠勇和献身精神,用“丧胡尘”表现战争的惨烈和伤亡的惨重。三、四句表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伤痛;诗人用“河边骨”“春闺梦”对比,写闺中妻子不知道征人已经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经成为白骨的丈夫,体现出战争带来的悲剧。

5)、表现对边关将士的同情。连年的征战、残酷的战争,使得很多战士失去了生命,诗歌通过描写战争表达对边关将士的同情。

赏析:许浑《塞下曲》

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诗歌客观描写了桑干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半数的战士没有回来,但一位牺牲的战士,在第二天早晨还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现实,表面看来并没有对战争表达任何观点,但从战士的惨重伤亡上还能看到诗人对这场战争的谴责,体现出诗人对战士的同情。

6)、表现对战争的怨恨。无论如何,战争损害的是普通的百姓,边疆的将士在年复一年的征战中,看到太多的死亡、太多的艰难,于是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

小集厌恶连年战事,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诗句: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曹 松《己亥岁》)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赏析: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歌一句一景,描写征人形象,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怨恨之情。一、二两句用“岁岁”“朝朝”表现征人东奔西跑,战争频繁不休;用“复”“与”表现生活的单调、困苦,流露出怨恨之情。三、四句用“青冢”表现环境的荒僻,用“绕”表现边塞的肃杀,体现出征人转战跋涉的艰辛。全诗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体现怨情,诗人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展现边塞生活,表现对频繁的战争的怨恨。

7)、表现失去国土的悲伤。边塞将士的浴血奋战抵不住暗弱朝廷的议和,边塞将士的鲜血阻挡不住国土的沦丧。一些诗歌通过描写边塞的景物和旧有的国土,表现对失去国土的留恋和诗人悲伤的情感。

赏析:张孝祥《浣溪沙》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据《于湖先生长短句》,本词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因此本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观塞”即观望边塞。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由观塞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万里”句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一尊”句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借酒消遣,而酒罢益悲,不禁向风挥泪。

8)、 表达闺怨之情。连年的征战使得戍边将士不能回家,所以家中的女子便生发一种思念、嗔怪、关心等情愫。

赏析:张仲素《秋闺二首(其一)》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首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是倒装写法。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境界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刚才在梦里,不是分明地见到关塞了么?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心头一喜,快,赶上前去吧!可是,到良人所驻防的金微山迷失了方向,连路也找不着了。一急,就此醒来。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写出了她的一片痴情。

9)、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深刻体会边塞诗里将士在征战中所表现出的种种思想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是,主旋律都是:爱国主义。

5、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6、边塞诗的风格: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

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

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

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

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

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二、关于边塞诗赏析技巧: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如: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三、关于边塞诗赏析思路:

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四、关于边塞诗在高考卷中———考题形式:

1、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

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

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

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一、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山川的雄阔苍凉,突出了边地的广漠壮阔之景。

2)、用了比喻的手法。写皇帝的恩泽不能到达玉门关以西。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案:

1)、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 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2)、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问题:

1)、 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请设想“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3)、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是一个转折,分析前后内容的不同。

4)、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从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中,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答案:

1)、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

2.)、“红旗半卷”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3)、前两句写援军疾出,暗示战况紧张。后两句写捷报骤传,充满振奋喜悦。

4)、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①。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②。

注:

①燕脂:同“胭脂”。

②玉龙:指剑。

[僻字难典]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

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战国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诗中用此典。

问题:

1)、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

2)、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

3)、“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

4)、这首诗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

1)、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

2)、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3)、指鼓声沉重不响亮。

4)、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衡阳雁去:衡阳,地名(今属湖南);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衡阳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

②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

1)、上阕写景,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其作用是什么?

2)、下阕“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主要用了那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荒芜凄凉。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用典,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却又无从取胜,思念家乡却又有家难回的矛盾心情。爱国激情,浓重的乡思,兼而有之。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前两句描写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全诗表达什么情感?

2)、试从色彩、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一下本诗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答案:

1)、描写了寒风紧吹、冻泥开裂、梧桐叶落、枝梢断折的寒冷萧瑟的景象。交代了严酷的环境,提供人物活动背景,渲染凄凉氛围,烘托战士的勇敢大无畏精神。表达作者对唐军将士不畏艰难、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赞美。

2)、大山莽莽,白雪漫漫,红旗飘飘。色彩鲜明,深厚壮美。

风吹、山静、旗动、人行、笛吹,动静结合,静中显动。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①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②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一个“上”字形象鲜明、意韵丰富,请简析。

答案:

1)、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衬托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2)、“上”字,明写红旗“飘上”,实写将士“登上”,(字义)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描述)展示了戍边将士高昂的斗志、如火的豪情。(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西部边塞(地点)寒冬(时间)大雪纷飞、荒凉凄寒(特征)的恶劣环境。(概述)

2)、边塞寒冷阴郁、野兽出没、偏远荒凉、戍卒军容不振、情绪压抑。(结合诗句分析)

3)、这首诗表达出戍边战士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情感)

4)、“别路”一语双关,既指戍卒远离家乡前去戍边的路,也指回望家乡错综难辨的路。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天气严寒阴沉,战旗的色彩显得暗淡,鼙鼓的声音也特别低沉——而这些又正是戍卒孤苦凄迷心境的写照。这样写把自然环境、军旅环境(社会环境)和戍边战士的心境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内容)

2)、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往辽远艰苦的边塞之地,迷茫无助、思乡难归的伤感以及对战争的厌恶的感情。(情感)

3)、照应标题及前文中的“雨雪”,并与下文“漫漫愁云”及“别路迷”构成呼应。(结构)

4)、以眼前景写眼前情,触觉、视觉、听觉都直入心底,真切动人。(语言修辞效果)

11、(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案: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 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的“梦”字,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答案:

1)、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2)、这句诗内涵十分丰厚。

(1)、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

(2)、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

(3)、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

(4)、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13、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③怨气候酷寒。

④怨景色单调。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答案:

(1)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赢弱老兵…… 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 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2)“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1分)

“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1分)

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1分)

渲染了“愁绝”的气氛。(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3】。

注:

①萧关: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3】紫骝:骏马名。

(1)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第一句中的“空”字写出了 ,渲染了 。“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

又点明了 。“处处黄芦草”写出了 。

(2)这首诗前四句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写了两类人: 和

其中“皆共尘沙老”描写 的生活。分析作者对两类人的不同的情感态度。

答案:

(1)“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2)“幽并客”和“游侠儿”。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南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沧州③。

【注释】

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③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答案:

是“暗”字,一个“暗”字不仅写出了画面的暗淡,而且将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融入其中,此外还与“匹马戍梁州”的梦想形成对比,造成强烈的情感落差。

梦,是指奔赴抗敌前线,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理想与愿望。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答案:

运用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奔赴抗敌前线,报效祖国,收拾旧山河的雄心壮志,与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有志向难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沉郁的浩叹,令人荡气回肠。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答:

特点:

自然环境险恶(1分);

军情紧急(1分)。

作用:

营造了萧杀的氛围(1分),

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

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

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

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

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⑴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答:精锐部队。借代。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对穷兵牍武政策的批判。

1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5分)

答案:

(1)、(3分)

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1分),

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1分)。

“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1分)。

(语意相近即可;若答成“冒”字好,分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若没有明确回答“好”或“不好”,扣1分)

(2)、(5分)

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2分,形象特点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语意相近即可)

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3分。能从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三方面进行分析,各给1分;语意相近即可)

20、(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习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解析:

第一问实际上是在问诗中所写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子的,答题之前必须先要弄清楚命题人想让考生到底答什么。此类命题的答题思路是:自然环境=时间+地点+景色。此问的答案要点应该是:寒冬、边地、飞雪荒凉。

第二问命题质量不高。别路:离别的道路。结合诗意,其主语是边地的士卒。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解析:

第一问实际上问的是颈联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不是问某一个字的炼字艺术。因此,第一问至少有两个答题要点:一是表面意义是什么,回答自然环境;二是深层意义是什么,回答人物的心理感受。当然,第一问也可以从“坏”“低”这样的用字特色以及“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个表现手法的角度来加以补充回答;可惜高考所提供的答案有所局限。

第二问题干很明确,一是“戍卒”,一是“情感”。结合“坏”“低”“愁”“迷”,联系诗后“边塞”的注解,不难做答。答此问时,不能只简单地回答“表现了戍卒的思乡之情”,“思乡之情”前面的定语同样十分重要,要学会“丰满”地答题。

选择题: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①。

惆怅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

【注】

①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略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

②“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A.开篇以“沙漠”“寒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B.三、四两句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诗人登上寒垣所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荒凉之景。

C.五、六两句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词对举,突显边患之重之久。

D.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精炼绮丽,字字含情,情感浓烈。

答案:D

【解析】“绮丽”错,应是平淡质朴。

失误:C。原因:不能理解诗句间的内在联系。对策:掌握边塞诗语言特征,用类思维解决问题;掌握起承转合的诗歌结构,注意诗句间的内在联系。

规律:逐句解读,重视句子间的内在联系,重视诗歌整体语言特征;边塞诗语言特征雄浑、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望临洮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唐军先后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A.“黄尘足今古”句中的“今古”意贯上下两句,黄尘漫天、白骨遍野的景象,是从古到今都存在。

B.诗人通过“秋水”、似刀“风”、“黄尘”以及“白骨”等边塞战场特有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

C.王昌龄诗“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句与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境界雄浑,气势恢宏。

D.此诗歌构思巧妙,手法独特,全诗共采用四幅画面,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D

【解析】“正侧结合的手法”错,应为“寓情于景的手法”。

失误:BC。原因:没有掌握边塞诗意境特征。对策:掌握边塞诗意境特征,掌握情景关系抒情手法知识体系。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意境,侧重景与情的关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与用典抒情。

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陇头吟

翁绶

陇水潺湲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

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

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

横行①俱足封侯者,谁斩楼兰献未央②?

【注】

①横行:趾高气扬,横行霸道。

②未央:本为汉宫名,借指宫殿,这里代指朝廷。

A.“陇水潺湲陇树黄”,潺湲,形容水流缓慢,说明此处地形条件复杂,水流不畅。该句写水流缓慢,树叶枯黄,烘托出低沉的氛围。

B.“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落日西斜,朔风劲吹,战马嘶鸣,大雁高飞,勾起了守边战士的无限相思。

C.“残月出林明剑戟,平沙隔水见牛羊”两句诗写出戍边将士坚守边关、严阵以待的紧张场景,为末尾言志作铺垫。

D.这首诗沿着起兴、烘托、议论的线索渐次展开,情感的抒发由平缓而浓烈,最后一联卒章显志。全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答案:

C 项,“两句诗写出戍边将上坚守边关、严阵以待的紧张场景”不准确,此为上句所写内容下句“平沙隔水见牛羊”,则描绘了陇水对岸野沃草丰、牛羊成群的平静画面。

失误:D。原因:不了解什么是起兴与烘托,不知道景物描写作用。对策:起兴是诗经六艺之一,是由此物言彼物;烘托是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泛指陪衬,使明显突出。

规律:逐句解读与整体艺术特征概括,侧重景物描写作用。

2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贺新郎

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①。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②,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③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

①弹铗:铗,剑。《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腮”。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

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 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A.“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下片首句“男儿事业无凭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揭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又引出了对当年放浪形骸的回忆。

答案:

D“委婉指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错,此句表意很直接,既不“委婉”,也没揭示原因。

失误C。原因:没有掌握抒情手法与艺术效果。对策:直接抒情效果开门见山酣畅淋漓。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写景与用典作用,侧重与联系时代背景解读象征手法,侧重与抒情方式的艺术效果。

2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

①代郡;这里指雁门。

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D.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答案:

D“时时醉向酒家眠”一句非想象之境,而是真实的写照。

失误:C。原因:不能结合意象分析情感。对策:读意象,读整首诗,联系一类诗与时代背景解读。

规律:逐句解读分析情感,整体分析,侧重手法。

26、第一问: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①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②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

①锦字:《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善属文。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诗寄滔。②元戎:主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女主人公是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她目睹皇城奢靡的生活,联想到夫君征戍在外,顿生愤懑不平之情与深切思念。

B.颔联的“心随明月到胡天”与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手法相似,都将明月当作心灵相通的媒介,都表达出对远人的担忧与牵挂。

C.颈联上句借用典故表现女主人公的绵绵愁思,回文诗可以反复回旋地阅读,恰若思妇情意百转千回;下句的“笑”字运用了拟人手法。

D.尾联写女主人公不问夫君问主帅,何时才能燕然记功,战胜而还,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联,赋予了本诗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答案:

A【解析】“皇城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不平之情”属曲解。

失误:C。原因:不理解诗歌主旨,不理解回文诗。对策:结合主旨理解诗歌意象,掌握诗歌系统知识。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诗歌切入人称,侧重用典作用,侧重诗歌主旨。

第二问:

诗歌首联历来为人称道,其中“莺啼燕语报新年”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点明新春佳节,描绘生意盎然的景象,交代主人公情感触发的原因,巧点题旨“春思”。

②与第二句中几千里外的“马邑龙堆”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与颔联的“层城临汉苑”相呼应。

③以乐景衬哀情,以热闹美好的春景反衬闺妇思念征夫的寂寞感伤,并自然引发后面的记叙抒情。(每点2分)。

失误:缺少前两点答案。原因:答题不规范,思维僵化,思路狭窄。对策:构建答题模式,规范答案。

规律:景物+分析+作用;结构+分析+作用;情感+分析+作用。

27、第一问: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①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奉饯:饯行。②擐:穿着。③泛菊:菊花酒。

A. 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B. 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C. 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 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答案:

D项,“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错,本句写景渲染的一种威武和杀气。

失误:C。原因:对预知汉将宣威日理解错误。对策:此句联系历史,又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需要结合全诗,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与历史知识。

规律:逐句解读,侧重用典与景物描写作用。

第二问:

本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

范词写将士离家万里,只能用一杯浊酒消解乡愁,抒发的是凄凉愁苦的情怀。本诗写出征前饮酒饯别,劝将士痛饮美酒,表达的是渴望为国立功杀敌的豪迈情怀。

28、第一问: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古意(沈佺期)

卢家少妇①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②。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

①“卢家少妇”,名莫愁,是南朝民歌《河中之水歌》里的人物,后用作少妇的代称。

② 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A. 首联写思妇的身世和处境,她寂然独居空闺,哪比得上双栖于梁上的燕子呢?这独居空闺的寂寞之情,兴起了全篇绵绵的愁思。

B. 颈联前一句承上文征戍之意,后一句承上文忆辽阳之情。这一联写征夫音书断绝,生死难料,思妇长夜不眠,愁断人肠。

C. 本诗既有“郁金堂”“燕双栖”的正面衬托,又有’木叶”落、’秋夜长’的反面衬托,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

D. 这首七言律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情致婉转,色彩富丽,音韵和谐,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答案:

C【解析】“郁金堂”“燕双栖”是反衬,用华丽居室和双飞燕子衬托女主人公的孤寂。“木叶落”“秋夜长”是景物正面衬托,冷清之景衬托冷清之情。

失误:不选C。原因:不理解正衬与反衬。对策:注意诗歌手法知识点系统化。

规律:逐句解读,重视手法与语言特征鉴赏。

第二问:

本诗颔联中“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木叶“一词是否能改为“落木”,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6分)不可以。

①二者所描写的外在形态不同:“木叶”是飘零的树叶,但是疏朗而绵密,树上还有叶子。“落木”则是叶子几乎要落尽的形态,更为疏朗空阔。

②二者所表现的意境不同:“木叶”是冷清凄凉(凄清萧瑟)的;“落木”则更为肃杀悲凉(萧条悲凉)。

③二者表达的情感不同:“木叶”更符合迢远而深情的思妇形象,用以表现女性思念丈夫的忧伤与深情更为贴切;“落木”则用于表达更为悲伤苍凉的情感。

失误:答案不全。原因:不能联系教材《说木叶》解读。对策:归纳意象鉴赏方法。

规律:形态分析+意境分析+情感分析。

(0)

大家喜欢

  • 侍坐原文及翻译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①。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②?”子路率尔而对曰③:“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

    2022年4月5日
    27.9K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

    2022年3月15日
    655
  • 激励努力上进的文言文名句 励志文言文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5…

    2022年3月15日
    1.7K
  • 买椟还珠文言文寓意及赏析 买椟还珠译文

    买椟还珠原文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

    2022年3月15日
    264
客服
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