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留侯论翻译和原文

1.

苏轼是个旷世奇才!

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和他爸苏洵,他弟苏辙组成了一个超级无敌考试三人团,进京考公务员。结果,不好意思,他不仅中了,还考了个第二名。

其实,本来,他是有机会得第一名的!

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审稿的时候一看,我去,写得这么好,画风太像我的朋友曾巩了,这不能给他第一名呀,得避嫌。

于是,苏轼得了第二。到后来,欧阳修才知道,原来是超级无敌有才华的小王子苏轼写得。

苏轼当时在考试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刑赏忠厚之至论》,里面有句话:

“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欧阳修觉得这句特别出色,就问过他,这句话是哪里出来的。

苏轼说,“何必知道出处”。

欧阳修恍然大悟,对呀,又何必执着于出处呢,既然懂了,拿来用不就是了么?

不过,不管怎么说,经欧阳修提拔,苏轼一举成名,写啥,人家都觉得厉害。

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苏轼回去守孝了三年,三年后,他又进京参加了制科考试。

这个制科考试,是北宋时期最高级别的考试,一般情况下不定期举行。

从北宋建国到苏轼的时候,大概有一百年的时候,只有苏轼一个人是获得过最高级别的,第三等。所以说,他是百年第一的奇才呀!

说实话,苏轼何止百年第一呢,就是千年也未必能找到一个像苏轼一样厉害的人。

苏轼的对手王安石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像苏轼这样的天才,真得很难再遇的。

当时,苏轼通过重重关卡,最后得到了宋仁宗亲自御试的机会,他在答御试策中写了好多篇策论,《留侯论》就是其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也特别神奇,尤其能体现苏轼“文以载道”的思想。

他之所以能把文章这么出神入化,一方面,他本身天资聪慧,读书很刻苦,另一方面,他特别擅于思考,你看到的东西,他能想到,你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想到,在苏轼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2.

那么,《留侯论》这一篇文章,他到底写了什么呢?

他论述的人,主要是留侯,留侯就是张良。

张良也是一位纵横帷幄高手,他曾是刘邦的参谋长,得力助手。

刘邦的天下能够打下来,与张良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最有名的鸿门宴上,张良献计救过刘邦一次。后来,刘邦差点废掉儿子孝惠的太子之位,也是张良献计保住了他儿子的位子。因此,孝惠帝的母亲吕后特别敬重他。

说起张良这个人呢,民间有很多传说,说他年轻的时候从一位老人手里得到了一本兵书,张良把里面的技法都学会了,所以后来才那么厉害。

司马迁的《留侯世家》就记载了这个事。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但是,苏轼觉得不是这样的,他认为这个事的重点根本不在这本书,而在张良这个人,因为这个人有过人之处,而这个老人呢,是个隐士,因为他觉得张良是个人才,如果去做荆轲刺秦王这样的事,实在是大材莽用了,所以他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告诉他,你这样不行,大丈夫要隐忍,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成就大业。

那么开篇,他就说了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就是说古代能够建功立业的豪杰之士,必定是有过人之处的,他们能够忍耐一般人忍不下的痛楚。

想象一下,我们一般人稍微受点气就受不了了,就比如说,有人在街上故意撞了你一下,你早就骂过去了,有病吧!

但有些人他不一样,他不会轻易发怒的,你就是触犯到他了,他可能还是笑呵呵的,面不改色,所以这样的人呢,他有大谋略,有很大的志气。

因此,这位老人为什么跑去找张良这个人呢?

因为他很有可能是一位隐士,他早就听说了张良这个人有才。

张良他们家本来是韩国当官的,都是宰相这个级别的官,后来秦国把韩国灭了,张良一家也受到了牵连,他才想着要去刺杀秦始皇,可是他没有干成。

这位老人就听说了这个事,他觉得以张良的才华怎么能去干这个事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况且秦始皇那个时候的法律多么苛刻啊,你要是做了什么坏事,被逮住了,那小命还能保住吗?

所以,他要想个法子去告诉张良啊,你要沉得住气。于是,他就找了这个法子,有一天,假装在桥上碰到了张良,然后教训他,小子,帮我鞋拿来去穿上,假如他觉得张良这个人真不错,就再教育他两句。

你看,我们说到老人和张良相遇这个事,都在想老人给张良这个书可能是个奇书吧,或者说这个老人是假的吧,要么是个鬼,或者神之类的,但是苏轼他不这么想,他就按他的逻辑来推测,他可能是个隐士,专门来测试张良的,他的目的就是告诉张良,你要学会隐忍,这才是孺子可教也!

那么为什么要隐忍呢?

苏轼又举了古人的例子来说明,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楚国讨伐郑国的时候,郑伯为了百姓不遭殃,他亲自带着肉牵着羊,向楚庄王请罪。楚庄王被感动了,这个国君能做成这样不简单啊。所以,他没舍得下手、

还有勾践卧薪尝胆三年,才得到了反噬吴国的机会。

你看,古人成就大业也曾有过低头的日子,那么张良要成就大业也得这么干呀!

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再者,这位老人也觉得张良是位可塑之才,你看两个不认识的人突然遇到了,然后他做了一件比较冒犯你的事,可是你没有生气,说明你这个人就很不一般嘛,这说明老人的眼光就是对的嘛!不然他为什么找张良呢?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最后,苏轼又举到了项羽和刘邦,项羽为什么会败,刘邦为什么会胜利,就是因为项羽锋芒毕露,太过了,而刘邦懂得保存自己的实力啊,所以说是“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说着,苏轼又话锋一转,回到了张良身上,刘邦这么厉害,还不是子房教的嘛?没有子房,刘邦那个烂脾气能忍住嘛?

比如有一次韩信打了齐国跑过来跟刘邦说,我要不先做个代理的假王,刘邦就很生气,假王有什么做的,要做就做真王。还是张良在一旁掐他大腿,他才忍住了火,后来给韩信印了刻章,让他去做齐王。

这再次说明,张良是个奇人。

这一笔特别妙,看起来好像跟张良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最后又回到了张良身上,笔锋凌厉,刀刀致命。

结尾,苏轼还忍不住加了一笔。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都说张良这么厉害,那他肯定很魁梧吧,不是的,司马迁里的文章就说他长得像个女人一样,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顶级流量小鲜肉,清新可爱,可是这样的人却有这么大的志气,真是不简单啊!

这篇千古奇文,历来被世人所称道,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找来一读,细细品味。苏轼论述的时候,笔锋时起时落,百转千回,逻辑自恰,行云流水,一般人真得写不出来啊!

(0)

大家喜欢

  •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赏析 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

    2022年3月15日
    0412
  • 激励努力上进的文言文名句 励志文言文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 4、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5…

    2022年3月15日
    01.2K
  • 买椟还珠文言文寓意及赏析 买椟还珠译文

    买椟还珠原文 出处或作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 …

    2022年3月15日
    0171
  •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翻译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赏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

    2022年3月15日
    0224
  • 完璧归赵原文及翻译赏析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文言文翻译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

    2022年3月15日
    0525
  • 投笔从戎翻译及赏析 投笔从戎文言文

    【成语】投笔从戎 【释义】戎:军旅。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

    2022年3月15日
    0993
  • 养竹记翻译及原文 养竹记文言文阅读译文

    养竹记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

    2022年3月15日
    0769
  • 五官争功文言文翻译 五官争功小古文

    五 官 争 功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

    2022年3月15日
    02.4K
  • 赵襄主学御翻译赏析 赵襄主学御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襄主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③与子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⑥,术⑦未尽⑧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⑨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⑩于车,人心调⑪于马,而后可…

    2022年3月15日
    01.1K
  • 三人成虎寓意及道理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

    原文 庞葱与太子①质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

    2022年3月15日
    018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